由于工业粗加工产品、原材料产品比重较大,2005年,我区万元GDP能耗达到4.25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倍以上,“耗能大省”的帽子沉甸甸戴在了宁夏人的头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均排在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分别是全国平均排放强度的6.36倍和4.49倍。
痛定思痛,宁夏区提出了到“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4.7%的强制性目标。
治理淘汰,壮士痛断臂
为摘掉“能耗大省”的帽子,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要求,杜绝“先上车后买票”行为,消除“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现象,宁可牺牲GDP,也要坚决打赢节能减排这场硬仗。
为此,自治区政府出台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和30条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对节能技术改造、污染减排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13个领域重点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加大对小铁合金、小电石、小煤矿等污染重、能耗高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将违反政策的企业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得享受任何财政、税收政策等节能减排“铁律”。
为防止减排设备成为“摆设”,自治区环保厅建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全区重点排污企业实施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高耗能高排放生产企业擅自停运或闲置环保设施的予以高限处罚。擅自停运脱硫设施的,按脱硫电价的5倍扣减电价,全额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擅自停运碱回收设施的,按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3倍罚款等。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今年全区淘汰金属锰1.4万吨、小火电机组10万千瓦、水泥产能60万吨。全区关停8台总计300MW小火电机组,关停小造纸企业60家、马铃薯淀粉企业1700余家。
铁杵精神,小省办大事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粗放的工业格局,2004年石嘴山市被列为 ‘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通过对电石、铁合金企业实施了割除排烟烟囱、封死矿热炉主烟道等行动。短短几年,石嘴山区曾经的灰霾空气得到彻底改变,全区环境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自2007年以来,我区连续三年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下降’。宁夏消失已久的“贺兰晴雪”景观再次重现,我们宁夏虽属贫困小省,但我们仍然能办成节能减排大事。”12月18日,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冯志强自信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宁夏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以年均20%左右的比例下降,下降比例走在全国前列;全区135MW以上火电机组均已安装脱硫设备,脱硫率达到100%,全国领先;所有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均安装碱回收设施,走在西北前列;县县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西北属首家,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排在西北前列;
黄河宁夏段水质由过去最差的五类上升到三类。今年1-11月,二类优水质断面达到33.3%,三类良好水质断面达到66.7%;银川市和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达到304天和299天,占总监测天数的91%和89.5%。今年9月,银川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成为西北省会城市中首个环保模范城市。
甩掉“耗能大省”帽子,成为节能减排的领跑者。
2009年上半年,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宁夏区还摘得节能减排丰硕成果,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9.27%,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22.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4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6.85%,下降比例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二,削减率均是全国平均削减水平的3倍。
在重视城市环境治理的同时,宁夏区更没有淡忘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我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省(区),目前已有3个乡镇及1个村庄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