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河下游陕西潼关段,捕鱼人张根民近日捕到了一条6公斤重的鲶鱼。“这两年渭河水越来越清,鱼也越来越多。”他说,“我这‘失业’多年的捕鱼人又有机会干老本行了。”
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自西向东横贯关中的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灌溉着1400万亩良田,流域内聚集着陕西省64%的人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渭河遭遇了污浊不堪、来水剧减、下游防洪能力薄弱的危机。经过近年治理,如今捕鱼人重回渭河边,生动地显示了渭河由关中“下水道”重新成为“生态长廊”的喜人变迁。
渭河水20世纪60年代可以淘米洗菜,70年代可以洗衣灌溉,到2000年左右已是鱼虾不再。记者2003年沿渭河采访时,河道里随处可见黑黄色、泛着泡沫、散发着臭味的污水。而到2009年冬天采访时,尽管渭河水流量不大,也几乎看不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子。
据陕西省环保厅介绍,近几年来,陕西省坚持在渭河流域不新上重污染项目,大力压缩高污染行业,造纸企业由190多家减少为60家,已建成运行37个污水处理厂。2010年底之前,全流域54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
环保部门对渭河潼关出陕断面监测表明,渭河水质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下降,沣河、涝河等原来污染严重的部分渭河支流已恢复自然河流生态。
基本的水流是河流“健康生命”的体现,然而在2000年左右,渭河来水量减少,最枯流量竟只有每秒1立方米,断流现象时有发生。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党委书记周峰说,2006年以来,陕西省通过“渭河水量调度”科学管理水资源,即使在枯水季节,也基本保证了渭河下游华县水文站最小流量不低于每秒12立方米的要求,达到了黄河水量调度断面流量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