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折前行:中国造纸业在金融危机前的改革与发展
从改革的层面上看,打破计划经济的国企垄断、引入民营资本的国退民进是我国竞争性行业的改革主线。造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拉开了帷幕。经受了文革重创的造纸工业随着轻工业部造纸工业局的重新成立而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随后一段时间,“承包制”唱响神州大地。农民承包土地,工人承包企业,造纸行业也迎来了“承包”的热潮。一些有能为、有魄力的造纸人,承包了部分出现困境的造纸企业。而这之后的发展,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大的国有企业凭借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尤其是政策的优势,一路高歌猛进,靠上马新设备、兼并小企业不断扩张实力。而与此同时,一些民营小企业也在国营大企业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着。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双轨制”的终结,造纸企业完全走向了市场。与此同时,国内部分纸种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国家加大了对纸品的进口力度,但由于缺乏调控经验,未能很好地控制规模,加上国外企业的倾销,使国内纸企一下子暴露在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一大批计划经济时代光彩辉煌的国有大型造纸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且市场竞争意识淡薄,再加上“三角债”拖累等因素,很快地垮掉了。
在成功抵御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迎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GDP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也给纸张的需求带来了强劲的动力。据统计,2000~2007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年均增长13.39%,消费量年均增长10.72%。虽然期间经历了2001、2002年国外倾销以及短暂经济回调带来的周期性调整,但随着国家几项反倾销措施的出台以及经济的重新复苏,我国造纸业始终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从发展的层面上看,我国造纸工业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而且规模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了一批市场化的行业领袖。但是,30年的造纸工业发展,虽然造纸企业普遍经历过从低谷到过热,又从高温到寒冬的完整发展周期,但无论是传统的国企还是后起的民企,还都缺少国际竞争的地位和过冬重组的能力。
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全球纸业的扩张,尤其是中国、东南亚以及拉美国家和地区的飞跃式发展,与造纸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加速上扬。国内主要造纸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部分造纸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进而购买新装备、投产新项目、建设原料林。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过于乐观的市场分析上,都处在价值与价格背离的状况。在奥运效应的带动下,产业的泡沫越吹越大。
然而,当宏伟的纸业蓝图绘制到关键时刻时,2008年第三季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爆发。
2 高处不胜寒: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造纸业产业整合、企业优选的良机
谈到中国造纸业的现状,首先还是要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高利率的刺激推动,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国内,谋利益、抢资源。国外热钱一度将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推至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时也轮番推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不断飞升,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流动性泛滥。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也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严重缩水,政府为了社会稳定,巨额补贴石油、粮食等基础能源和食品的价格,政府财政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一时间,中国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2008年9月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受到重创,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戏剧性的突变,全球“围剿”中国之势突然变成了全球经济全部崩溃。国际游资自顾不暇,纷纷撤出中国市场,各国政府也转向寻求中国的帮助。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等问题迎刃而解,渡过了一次全球经济接轨中的巨大难关。
在中国整体经济安然过关之后,各行业却面临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造纸行业尤为如此。过去我国造纸业一直处在成长期,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国内纸制品的生产量低于消费量,每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逆差。但随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这一局面在2007年发生了转变,当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达到7350万吨,首次超过消费量(7290万吨);同时纸张出口476万吨,进口402万吨,也首次出现贸易顺差。2008年,我国纸制品生产量突破了8000万吨(国家统计局数字),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纸品生产国。
然而,走到顶峰的中国造纸业,却又面临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尤其是在2008年6月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各造纸企也普遍出现销量锐减、库存积压的情况,随着2009~2011年一批新产能的陆续达产,可以预计我国造纸行业供大于求的状况还将持续下去,并且程度有可能加剧。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造纸行业切身体会到了身处高峰的“寒冷”。
在经济过热期,中国经济矛盾被掩盖,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都难以进行适度调整,以造纸企业为例,2008年上半年,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在盈利,产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只能依靠简单的行政手段来推进,步伐缓慢。而且造纸行业又是金融泡沫下扭曲较大的行业,在投机资本的推动下,原材料纸浆和纸品的价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如此一来,一方面产业整体实力提升的速度不明显,企业过多导致了市场的无序和恶意竞争;另一方面,大企业难以在景气期取得更快的发展。
虽然国家颁布了严格的行业准入和淘汰制度以及日益趋紧的环保要求,不断通过行政手段来促进产业整合,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振雷就曾说过:“《轻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在取消650万吨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万吨,落实起来很难。光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还需要市场手段。”而要发挥市场手段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环境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机遇。金融危机导致纸品和纸浆价格大幅下挫,造纸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亏损面不断扩大,大量没有规模实力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将会自动退出市场,产业得以升级优化,更具规模。因而,金融危机将是我国造纸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巨大福音。
同时,根据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设计,中国经济结构将做出更大规模的战略调整:一是区域结构调整,制造业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转移;二是内外结构调整,需求拉动由外向型需求走向刺激国内需求;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全面升级将大大加速;四是组织结构调整,低谷期促进企业分化,有能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做强做大,没能力的企业退出市场,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从历史上看,每次产业低谷期都会导致产业重新洗牌,有实力的企业在低谷整合中脱颖而出成为产业领袖。现在无论从国家宏观调控还是市场优胜劣汰来讲,金融危机都为造纸行业产业整合、企业优选提供了机遇。对于有实力的中国造纸企业来说,应做好内部管理提升,拓宽各种融资渠道,合理完善企业发展布局,大胆地实施包括重组、兼并甚至海外抄底在内的扩张性战略,重塑产业领袖。
3 飞得更高:创新与对外发展是“后危机”时代中国造纸业的必经之路
金融危机还要持续多久以及中国纸业是否已经彻底走出低谷,是当前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
纸制品根据纸种不同,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其中包装纸受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新闻纸、文化纸等。但同时,由于纸浆的大宗商品性质以及远期市场的存在,纸浆和纸制品价格又与金融信用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国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的显现,中国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走出了衰退,造纸行业也在2009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发展。但鉴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以及金融行业的反复,因此,纸业过冬之战还应做2~3年的持久准备。
关于中国造纸行业未来发展的道路,包括节能减排、林浆纸一体化、淘汰落后产能等观点已经被行业内不止一次地提出并得到了证实,这些观点也在《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刊出,低碳经济等概念也在近期被广泛提及,今后的主要工作还是贯彻与落实。在此,笔者仅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近来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中,提出几点看法。
3.1 要始终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
从最近来自全球的经济数据看,世界主要国家仍然处在经济复苏的通道中,尤其是欧洲。但来自美国的数据却喜忧参半,一方面,GDP、工业增加值、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等指标都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失业率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却在继续恶化,尤其是传统的西方两节并没有拉动消费如预期增长,也显示了民众对未来的悲观情绪。有经济学家分析,美国经济恢复至少要到2015年。
而从中国数据看,2009年在出口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依靠投资与扩大内需,成功完成了“保8”的任务,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整体处在缓慢上升的通道中。2009年大规模的投资将支撑经济在未来2至3年内保持较稳定的增长。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务院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提出了6项任务,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将2009年的“保增长”转变为2010年的“调结构”。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调整产业结构又再一次被作为今后发展的关键而提及。虽然温家宝总理透露不会过早的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但在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下,2010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自2008年6月以来第一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新一轮加息行情的信号。今年2月25日、5月10日,央行又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预计,2010年国家将不会像2009年一样,“花钱如流水”去刺激经济增长,更多地将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对于造纸企业来说,2010年的投资要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导向,一方面抓住调结构的机会抢市场,另一方面谨慎看待世博会和亚运会等事件的效应,避免再出现2008奥运预期过热带来的盲目生产。
3.2 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2009年,中国造纸工业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已经成为今后威胁造纸行业在中国发展地位与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这一瓶颈的主要途径就是结构调整:包括原料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布局以及跨行业融合等。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从环保标准、行业门槛、退出机制等法律与政策上严格执行,另一方面企业要夯实自身,不断从技术、管理、人员、文化以及公司体制上入手,完成企业在硬实力壮大中的软实力提升。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国进民退”和“央进地退”。2009年,这两个过程成为推动各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钢铁、煤炭、水泥、食品等基础工业行业。造纸行业作为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行业,也进入了两家央企——中冶集团和中国诚通。这两家央企的强势进入,较好地整合了地方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组成了实力较强的纸业集团,无论在科技创新、资金保障、资源共享、产业链扩大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都显具优势。但同时,如何避免这两个过程带来的外部性也是今后造纸行业要关注的问题。如集团内部的企业间整合,外部的“国”与“民”在资源控制、政策倾向、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竞争等。公平、透明将是造纸业有序发展的保证。
3.3 创新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
造纸行业作为传统的基础工业,无论在产品、装备、工艺等方面,已基本达到了成熟产业的标准。然而从产业生命周期发展来看,成熟产业的明天往往就是夕阳产业;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来看,造纸行业的前景也确实不容乐观。这就迫切需要造纸行业找到一个能够重新焕发行业活力的途径——即依靠创新来引领行业的新飞跃,这对本来就处于技术水平中低端的中国造纸行业更是如此。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就曾预言,创新将成为各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创新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对中国造纸行业来说,包括节能减排、林纸一体化、国产装备化、新产品开发以及低碳产业建设等等,无一不需要用技术的进步来完成。而要实现技术的创新,则需要企业从管理、体制、金融乃至思想上的全面创新。没有创新,中国造纸行业的未来只能是产量上的缓慢爬升,而不会有实质上的飞跃。
3.4 “卖出去”与“迈出去”的选择
从2007年开始,以中国纸及纸板出口量超过进口量为标志,中国造纸行业已经进入了局部产能过剩的局面,至于未来会不会出现类似钢铁、水泥行业的全面产能过剩,目前还难下定论。但从当前电子、IT行业的冲击以及行业本身新增产能来分析,未来几年行业中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广度和深度都将会加大。解决这一问题,淘汰落后产能是一个主要办法,但未来执行的效果还有待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而对企业来说,自身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进一步发展有两条路,一是“卖出去”,即通过出口产品来达到市场的供需平衡;另一条路则是“迈出去”,即将企业的实体发展到国外。
“卖出去”是当前多数造纸企业解决问题的选择。但一方面,欧美国家纸张消费量缓慢下降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中国产品想要进入本已饱和的国外市场,难度很大;另一方面,针对中国纸制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正在愈演愈烈,美国和欧盟已经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展开了对中国产铜版纸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可以预见,未来针对中国纸制品的相关贸易壁垒将会越来越多,出口难度只会不断加大。而“卖出去”最大的阻力还来自国内,作为消耗大量木质资源的造纸行业,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了不支持纸制品的直接出口,机制纸的出口退税都已降到了零,尽管纸业界多方曾多次呼吁提高退税,但国家始终未予理会。从中国造纸协会的数据看,自2008年开始,纸及纸板的出口量已经出现下滑,当年出口量比2007年下降了12.58%,而根据2009年前9个月的出口走势情况分析,预计2009年全年纸及纸板出口量又将比2008年下降约6%。可以说,“卖出去”的路今后将越走越窄。
反观“迈出去”,2009年,是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最多的一年,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央企还是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屡屡上演跨国并购的大戏,而这正是经济危机带给中国企业的机遇。
对我国造纸企业来说,目前正是走出去的绝佳时机。一方面,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国外仍不断有纸厂停产或关闭;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也有了跨国发展的资本与能力,只是在“迈出去”的选择上还应慎重。
首先,企业应本着先抢资源再夺技术后占市场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抢占国外成熟的适宜造纸原料的林场,以保证企业未来扩大生产的需要;其次再选择并购对象时,一定看准对方的优势资产,尤其是核心技术,通过并购使企业自身的工艺技术水平实现飞跃;第三才是占市场,欧美国家纸业市场已多年处于衰退阶段且市场规模化程度很高,以占市场为目的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我国造纸企业真正意义的“迈出去”只有山东太阳纸业在老挝兴建的5万公顷原料林。
我国造纸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相比国企需严格审查不同,民营企业“迈出去”的脚步可以走的更快更有力。2009年,温州商人洽购“皮尔卡丹”、四川腾中重工并购“悍马”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等等“蛇吞象”的案例都在说明,民营企业只要有足够能力、有充分准备、有合适的方法,再加上好的机遇,“迈出去”并不难。
2009年,我国造纸业成功抵御了暴风骤雨般的经济危机并继续向前发展,但危机的余威和长期影响还没有消退,因而谓之胜利还言之过早。中国造纸业由大到强,向现代化绿色纸业迈进的道路仍然漫长而曲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寒冷的冬天都已过去,春天将会激励我们继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