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造纸厂制造工艺太落后,花再多的钱治污,也只能是装模作样。要铲除污染,根本出路是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品升级换代或干脆转产,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环保部和辽宁省政府的两道停产治污‘督办令’,在营口造纸厂成为一纸空文?”昨日,新华社“新华视点”给出的结论是“严重的地方保护”,即营口市政府为该厂顶风排污充当“保护伞”。
环保部近年来年年都对国内不同地区的污染大户采取“挂牌督办”手段,可这些“污染老油条”很多都受地方政府保护,腰杆子硬得很,什么停产整顿、限期治污,只消京城的督察官前脚离开,厂子后脚就恢复生产,一切照旧。
鉴于“营口事件”及当地环保局充当行政不作为甚至扮演助纣为虐的无奈角色,部分网友再次理想化地呼请对环保部门实施垂直管理体制——其实,此谓典型的“垂直依赖症”,须知,顶风排污从来就不是地方保护“一宗罪”,否则有“党管干部”的利剑悬着,要做到杀一儆百实乃小事一桩。
笔者查阅了营口造纸厂的历史背景:该厂建于1936年伪满时期,解放后收归国有。迄今,该厂仍设置有独立的附属医院及附属小学,仅凭医院与小学建在厂内——计划经济大型国企办社会的历史尾巴迄今未能割断,稍懂行的读者即可想象到该厂的历史包袱、生产规模、环保欠账,及它对确保地方社会稳定的利益攸关性是多么的“沉重(痛)”。
事实正如此,对其实施停产治污甚至直接关厂,无非是一纸“红头文件”的事,但要把这个庞大的烂摊子收拾停当,尤其要把数千工人和数量更众的家属们的饭碗安顿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一回,京城督察官们“来者不善”,但营口市负责官员却底气十足:“造纸厂是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对待造纸厂启动生产,市政府是在权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后作出的决定。”这话软中带刚,口气之硬绝对不容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都知道“稳定压倒一切”,谁敢连稳定都不顾?!
类似营口造纸厂污染,地方政府真正害怕的绝对不是京城的督察官而是本地老百姓尤其是深受污染之害的农民群体。于是,营口造纸厂也建有治污设施,花钱也不少,但平时这些玩意儿都是用不起的,是拿来应付上级督察及面临问责时做挡箭牌使的。
为何治污设施用不起——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答案是营口这样的老造纸厂生产工艺太落后,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品升级换代或干脆转产干别的。否则,因其制造工艺先天落后,花再多的钱治污,也只能装模作样图个形式……
与目前已祸害广东水域、迄今仍在社会舆论痛斥漩涡中难以自拔的紫金矿业[5.72 0.00%]污染,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官金”勾兑不同,掀开受地方保护的国内绝大多数“污染老油条”们的厚重帷幔——要铲除污染,根本的途径是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新产业、新就业岗位、新经济增长点和新税源若都有了依托,治污才真正有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三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