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本报网报道的河北藁城市境内一家小造纸长期安适生存的问题,引发社会一片哗然。“我们原本知道这家小造纸,后来给忘了,就没有去查!”藁城市环保局相关执法人员9月13日致电本报网如此解释。
对于小造纸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社会各界有深恶痛绝的共识,多年前国家就严令“封杀”,各地对其的查处也是不遗余力,藁城市在2007年的大力整顿就曾一次性铲除了34家小造纸。当时,“全部取缔”的对外宣称让长期深受污染的当地百姓长长舒了一口气,百姓的期盼在那一刻似乎成为了现实。
然而,这条“漏网之鱼”在当地百姓的一次次投诉中仍然存活至今。当地一位曾经从事过小造纸生产的读者在看到报道后向记者透露内情:“小造纸没有什么隐蔽可言,不可能不为人所知,也不可能遇不到查处,过的就是个‘人情日子’,经营者走的关系好,遇到的阻力就小些,关系走的不好,可能遇到大的风头就只有关门了;像报道中的这家小造纸若是没有执法部门的照顾,根本走不到今天。”
在报道刊发报网后,藁城市环保局相关同志致电本报网表示,执法人员9月13日上午赶赴现场,当时并未发现小造纸开工,但从现场存放的原材料以及两吨多的成品纸来看,有生产的迹象,执法人员已经责令其在未来几天之内拆除生产设备。至于这家小造纸长期存活的问题,该同志解释说:“我们原本知道这家小造纸,曾经也查过,后来给忘了,就没有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