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0月14日,记者在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两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一个是在厂区的废水排放池里,一群大大小小的红色鲤鱼在池里欢快的游来游去,鱼儿不但不被这些“废水”呛死,相反还在池里一天一天地长大。另一个是在“废水”注入的赤水河边,一位老者正在挥杆垂钓,鱼儿还不时被钓上钩来。
这是咋回事呢?陪同记者采访的公司环保部部长冷远文说,池中的“废水”虽然来源于制浆车间的竹片洗涤水、中段废水和碱回收车间蒸发工段废水,但经过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生物处理和一级化学处理后,完全符合制浆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将鲤鱼放在“废水”池里喂养的这一实验,以及在排水口的赤水河边能够垂钓到河鱼,证明这些“废水”通过处理后不会造成污染。
通过省环保局每天在线监测反馈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废水排放指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同时也是贵州省林业、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该公司申报的“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2004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工建设以来,总投资达26亿元,其中用于治污减排的资金就达6亿多元,这一投资比例显然看出这家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赤天化集团董事长郑才友说,黔北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虽然建在赤水河的最下游,但考虑到这条河流不仅是“美酒河”,而且还是注入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因此,公司在实施这个项目时,就把保护好赤水河和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绝对不能因为这个项目能够给当地数十万农民发展竹产业带来增收致富机遇而破坏赤水河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形象。
该公司在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进入试生产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环保设施完善,真正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据了解,这家公司除了对废水处理采用瑞典最先进的普拉克二级生物处理和一级化学处理流程工艺外,还本着“3R”的原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噪声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对于制浆蒸煮过程中以及碱回收蒸发工段产生的高、底臭气全部收集送入碱炉燃烧,既回收了硫,又减少了污染。
同时,碱回收炉以及石灰窑烟气均采用四电场静电除尘,除尘处理后排放的烟气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其中,对热电煤锅炉的烟气采用炉内脱硫、四电场静电除尘工艺,使除尘效率高于99%。另外,通过除尘处理后排放的烟气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第Ⅱ时段的标准要求。
在固体废物的治理方面,该公司对备料车间的竹屑和制浆车间产生的浆渣,运送到煤锅炉进行焚烧,或外卖;碱回收车间产生的绿泥和少量白泥运往公司自建的废渣堆场进行填埋处理;对于污泥则经过干化处理后,作为复合肥原料生产竹肥或者进行焚烧处理;热电车间产生的煤灰渣全部用于制砖。在噪声治理上,公司采用设置消声器和采取减振等措施来实现降低噪声的目的。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田勇说,为了实现污染减排,公司按照与赤水市政府签订的《赤水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赤水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的减排目标,制订了主要污染物总量的控制计划,从而真正落实减排任务。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工艺实现污染减排。首先是优化制浆洗选漂系统控制,从源头上降低了废水COD的浓度;增加各工序的控制监测设施,降低污染负荷的波动范围,减轻污染负荷;其次是增加化学处理系统,增强COD和色度方面的处理能力;再次是加强煤锅炉的运行管理,确保脱硫效果;新增污泥干化系统,大大提高了污泥的干度,加大了污泥的处理能力。据悉,仅这几项技术改造项目就耗资2500万元。
该公司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的实施,污染物减排效果十分明显:吨浆耗水量由70吨下降到40吨;污泥干度由15%提高到60%以上;“三废”均实现达标排放。
公司还加大了对竹屑、浆渣、绿泥、白泥、污泥以及煤渣的综合开发利用,降低了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减少了煤、石灰石的用量,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的局面。
9月上旬,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组织贵州省环保厅、四川省环保厅等有关部门的专家,深入该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后环评工作,认为该公司经过试生产阶段,操作控制日渐成熟,设备设施不断完善,环保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同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理,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项污染物均能实现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