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中心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低成本、低代价的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增长。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精神,浙江省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省科技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更好地发挥科技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在节能减排等领域科技投入保持持续增长,全面完成“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省建设科技创新工程的目标任务。同时,积极筹划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工程将继续得到深化和加强。
围绕生态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的目标,《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控制、农村及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安全预警、环保装备、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等生态省建设科研工作9个优先主题,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技术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紧紧抓住“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站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高度,谋划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省建设。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抓科技发展规划
在实施中,我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制约性的技术难题,全面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十一五”期间,经过网评、申报单位答辩、专家现场考察,筛选实施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各类科技项目400余项。累计投入省级财政科研投入近5亿元,带动全社会环保科技投入数百亿元以上。啃硬骨头,破关键难题,显著推进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和示范。
突出重点,组织科技攻关。按照《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为污染减排、环境整治提供科技支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应用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环境保护技术。一大批污染物减排项目得到支持。例如,“生物技术控制生猪养殖废弃物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引进消化再创新养猪废物“零排放”新技术。新技术做到了节水、减排和循环利用。万头猪场年可节约用水1万多吨,减少排污3万多吨,产生有机肥料500多吨。
加强科技会商制度。主动设计环境领域厅市、部门会商重大攻关项目,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影响当地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厅市会商、部门会商项目是科技厅和各市政府、相关厅局根据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优势和特色,集成省和各地科技资源,共同组织实施的关系地区、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意义重大。
富阳是中国白板纸基地,其纸和纸板总产量占全国8%,白板纸产量占全国50%以上。富阳造纸产业对富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钱塘江水资源利用影响巨大。围绕解决制约富阳造纸产业发展的环保问题,省科技厅和富阳市政府一道,组织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富阳市造纸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浙江科技学院以及相关企业,实施富阳市造纸行业废水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通过系统攻关预期建立一整套纸机湿部系统优化、白水封闭循环和造纸废水及污泥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体系,解决制约富阳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及污泥综合治理的瓶颈问题。示范工程年节水200万吨,消减COD2400吨。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
我省集中式综合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减排工作是“十一五”后期与“十二五”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核心,是决定我省污染物减排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省科技厅、省环保厅联合实施部门会商项目,组织科研力量,发挥平台作用,开展集中式综合污水处理厂提标减排关键技术推广研究与工程示范重大项目。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后,全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可预期的COD减排量为5.67万吨/年,氨氮减排量为1.89万吨/年。将为浙江省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并将有力促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抓科技创新
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关键在于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把一些成熟、适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及时推广应用。省科技厅、环保厅专门组织编制《环保先进、实用技术(产品)汇编》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以节能减排和提高附加值为重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发展作用。遴选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能源化技术、污水处理厂提标减排技术、废气生物净化技术等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的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重点进行推广应用,发挥科研成果的支撑作用。
诸暨菲达宏宇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水蚯蚓消减污泥排放新技术,为城镇污水处理污泥零排放开辟了崭新的途径,被列为国家环境资源领域“863”计划项目,计划在全国1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广应用,国拨经费2136万元。
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联合开发的废旧塑料高效稳定裂解成套设备已经在富阳运行。该成套装备把造纸塑料破碎、输送、烘干、裂解、油精炼,整体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技术实现产业化,已经在衢州得到应用。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成功开发污泥高效、安全雾化干燥系统、新型雾化干燥系统与回转式焚烧炉系统集成技术与装备,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实现污泥干燥焚烧集成技术国产化。350吨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已经在萧山区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多年。这项新技术受到很多国内外污水厂的青睐,在竞标江苏无锡惠山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项目时,打败了瑞士一家知名企业并成功拿下合同。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家底不清、缺乏有效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以及蓝藻暴发期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浙江大学等四家单位开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项目。研发的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技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饮用水蓝藻及藻毒素应急处理技术具有经济可行、高效稳定的特点,已在流域内示范应用。
破解技术难题,抓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按照“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原则,我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2010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降低到52.8万吨的目标。围绕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1个项目已完成立项论证工作,项目研发经费达2.15亿元。
我省特别重视抓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100个左右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明显提高传统工业节能减排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与附加值。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LED、锅炉余热等节能技术和装备,生产生活废物综合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
重点面向医药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和皮革、热力发电、畜禽养殖等行业,大力开展绿色催化技术、连续管道化反应技术、膜分离和连续分离技术、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剂替代技术、节水及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实现减排、少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整治取得实效。
建设环保科技创新平台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加快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首先,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优势科技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同时,引导创新要素向环保等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以企业为主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2009年2月成立浙江省环保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平台一经成立就积极参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发挥优势为衢州企业的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我省环境保护科技的服务和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省的环境质量水平处于全国的前列作出重要贡献。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几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脱硫除尘装备生产和技术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中青年环保科技创新人才,首批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就有海水淡化膜技术应用创新团队、水处理功能材料及应用创新团队、大气污染控制创新团队、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这些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建设,正在为811环保行动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