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南昌在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百姓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而且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南昌通过实施系列减排措施,大幅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是:在消化经济发展带来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总量基础上下降5%,总量控制在5.62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4万吨以内。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完成化学需氧量削减2.27万吨,完成二氧化硫削减1.93万吨,全面实现了 “十一五”减排控制目标,并获得省政府颁发的“2010年度全省环保工作先进设区市”荣誉称号。数据和荣誉的背后,呈现的是一幅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生动画面。
科学规划全力减排
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总抓手。为确保“十一五”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我市科学制定减排计划,一方面深入企业调研,特别是深入造纸、化工、印染、食品和电力等五大行业,摸清排污底数,根据行业特点、国家标准、技术的先进性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减排计划;另一方面与发改委、工信委、水务局和统计局等部门做好衔接,充分借助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安排,形成合力推动减排计划的良好氛围。
污染减排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多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推动。自2008年10月起,我市建立总量减排政府调度会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市长参加每月一次的污染减排工作调度会,分管环保的市领导每周主持召开一次调度会,研究解决减排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调度会,将减排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效地传递给政府,由政府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等,形成了市政府主导、县区政府联动,环保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真正履行“将问题理清楚,向政府讲清楚,把任务列清楚”的环保减排职责。
不仅如此,我市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2006—2009年共投入资金120多亿元。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达150多亿元。2009—2010年新增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1.5万吨/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为全市污染减排奠定了工程减排基础。
“三驾马车”一同开道
由于环保基础设施薄弱、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我市“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用辛勤的汗水和劳动打了一场污染减排“攻坚战”。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驾马车”同时为“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开道。在二氧化硫方面,我市采取“上大压小”,对南昌发电厂实施结构关停。针对我市化学需氧量减排压力大,我市在挖潜工业化学需氧量减排的同时,强力推动生活化学需氧量减排,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先后实施了象湖、红谷滩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艾溪湖截污工程等工程项目。
通过大力新建污水处理厂与配套管网工程,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2.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2%,水环境不断改善,广大群众的环境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我市多措并举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减排,在源头上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落实“三同时”制度,做到“多还旧帐,不欠新帐”。采取新上建设项目实施总量审核管理,对辖区没有总量余量指标或替代减排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项目坚决不批,严格控制新增量。同时,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全过程减排管理,对污染物超标、超总量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的“双超双有”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在末端控制上,则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推进排污深度处理,确保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除此之外,分别开展了城区玉带河,城东幸福渠、艾溪湖,城南区抚河故道和城郊区乌沙河等水流域环境整治,关停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漂染企业和实施排污口截污工程。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以经济手段促进排污企业实施减排。
时刻绷紧污染减排弦
我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2009年年初,我市提出以“攻坚战”的姿态打好污染减排战役,污染减排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2009年全市完成化学需氧量削减量9300吨,完成上级下达年度任务的105%;二氧化硫提前实现“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面实施的起始之年,也是实现全市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动态减排任务为7500吨,占全省减排总量的四分之一,任务非常繁重。青山湖、红谷滩、象湖污水处理厂以及5个县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减排任务占年度任务的86.8%,是2010年减排的重中之重。
面对巨大压力,我市“绷紧弦”,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及时将减排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领导、落实到责任人,签订责任状;提高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管网泵站等已经建成的减排项目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减排效益;重点整治,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小造纸、小印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
南昌发展比较快,二氧化硫新增量要远大于静态量,要保证新上电厂脱硫设施稳定运行,严格控制新增量。“十一五”期间,我市采取“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以及实施综合治理等多项措施,二氧化硫减排成效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削减二氧化硫1.03万吨,排放总量控制在3.33万吨,提前达到了“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4万吨)。但是,2010年以来随着新昌发电厂两台66万千瓦机组投运以及晨鸣纸业等企业产能恢复性增长,确保二氧化硫新增量不突破0.67万吨的年度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压力。我市及时召开二氧化硫减排专题调度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措施,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新增量,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十一五”期间,我市污染减排工作克服各种困难,项住巨大压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相信“十二五”期间,我市环保事业将更上一层楼,给力南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