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王承伟)几个农民工将一捆原竹材放在传送带上,不停运转的传送带就将原竹材迅速送进粉碎机的口里。在粉碎机的另一端,一条斜向上空的传送带又将粉碎后的竹屑送到大货车的车厢里。这是近日笔者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天池镇尧奎竹类加工厂里目睹的情景。
在天池镇,像这样的竹类加工厂有5个。坐落在盐井村境内,由柏杨村农民刘奎投资28万元建起的尧奎竹类加工厂,主要从事竹子切片生产,月产量可达500多吨,月利润1.5万元。
办原竹切片厂只是天池镇竹类企业的一种形式。竹笋加工是天池竹类企业的又一朵工业奇葩。坐落在天池镇场镇上的画稿溪竹笋食品有限公司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切笋车间里,30多名戴着白袖套、拴着白围腰布的当班员工手舞菜刀,麻利地切竹笋,偶尔一个笑话,让大家哈哈地笑个脸朝天。在切笋声和欢笑声的交织中,一桶桶竹笋被送往包装车间。
被誉为叙永竹笋加工界行家的李贵勇,是该企业的生产厂长。当他刚刚送走一辆运货的大卡车后,就饶有兴趣地介绍开来:“我们的产品大量销往台湾和日本等地,简直供不应求。”
画稿溪竹笋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画稿溪竹笋厂,以前只加工苦笋。去年,企业投资400多万元进行扩能技改后,目前大量加工楠竹笋、大竹笋、苦竹笋、方竹笋、冬笋、玉兰片、绵竹笋、罗汉笋以及蕨菜,月产量达100余吨,月产值超100万元。企业吸纳的80多名当地农民工,月工资均在1300元以上。
镇域面积66.7方公里的天池,除去良田和山地,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其中竹林面积达4.5万亩。所以,天池一年四季山清水秀,山风过处总会飘来阵阵百花野草的清香,而勤劳善良的天池人好似抱着老天赏赐给他们的一块“绿翡翠”生活。
盐井村一组的陈瑞印,原有竹林70亩。从2002年开始,他就开始租地130亩,投资20多万元发展苦竹。目前,部分苦竹已经投产,年苦笋收入4万多元,销售竹材收入3万多元。谈起他的苦竹,陈瑞印立即就兴奋起来:“我的苦竹全部投产了,年纯利润都可以得7万多元。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学习,我完全掌握了苦竹笋的性情:竹笋是竹鞭上的芽孢长出来的,要多长出笋子,关键就是肥力要足。”
柏杨村一社的祝大英家有苦竹20多亩,杂竹20多亩。去年,还没有完全投产的竹子让她收入了1万多元。“盛产后卖5万多元不成问题。” 祝大英说。
一竿翠竹撑起一方经济。尝到发展竹业甜头的天池人,让竹子产生裂变效应可谓天池人的真功夫。按照“产业发展上规模,生产加工上档次,农民增收有保证”的竹业发展要求,镇党委政府采取综合措施,调动农民积极开展基地建设,培育、引进竹类企业,创建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全力服务于竹业发展。
“吃山”还得“养山”。2010年,全镇新建竹基地5000亩,形成成林、幼林管护示范片10片共1000亩,发展示范户、专业大户100户,共育竹林2000亩。在同步推进笋用林、纸浆原料林和材用林发展中,该镇特别规划发展经济价值高的苦竹种植:在现有1万亩基地基础之上,用3年时间每年新造苦竹3000亩,力争到2015年实现2万亩。
竹产业作为天池镇的朝阳产业,天池镇党委书记魏功进这样评价:“天池的竹子简直就是‘金条条’!”天池镇分管农业的杨中智副镇长向笔者亮出了这根“金条条”:全镇共有竹业企业25家, 覆盖了竹培育、竹经营、竹运输、竹加工、竹笋加工等产业门类,从业人员有1000多人。2010年,全镇农民销售原竹材收入约500万元,仅从苦笋销售中就获得800多万元,全镇竹类产值约1800万元,人均从竹业中收入达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