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才知道垃圾能变成餐巾纸。”徐先生甚至复述了废纸“变身”的流程——烧碱脱墨、荧光增白,这样的餐巾纸“太恶心”。被曝光的是河北晨光造纸厂,但徐先生认为,“这么做的企业绝不会只有一家”。3月16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印证了徐先生的说法。
这份调查报告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凯发环保中心”)联合完成。2月22日到3月14日,调查小组对北京、天津、河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和纸杯、餐巾纸等物品进行了质量安全调查。
“结果发现,超过三成的产品含有荧光增白剂、滑石粉等致癌物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说,消费者维权途径不畅,相关产业国家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缺失,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三个原因。
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董金狮是为食品包装安全打官司的第一人。
2010年3月15日,凯发环保中心以一次性快餐盒质量赔偿纠纷为由,将东来顺金源饭庄与老边饺子馆告上法庭。5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这起案件备受关注,被誉为全国首例食品包装质量安全消费维权案。
在庭审时,凯发环保中心提供了被告出售的餐盒的检验报告。根据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可以认定,餐盒的正己烷蒸发残渣超标20倍,乙酸蒸发残渣超标近150倍,是不合格产品。
如果这类成分在人体内积存过度,会诱发癌症。
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这份检验报告的证据效力予以认定,判决两被告分别赔偿凯发环保中心餐盒费5元和15元,同时还要分别支付餐盒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但是,董金狮没有胜诉的喜悦,反而相当“无奈”。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因环境污染严重,被淘汰已有十余年,但“就在去年,还有人把它说成是‘绿色产品’”。董金狮说:“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餐盒150亿只,合格率还不到一半。”
不仅如此,时隔一年,当时老边饺子馆使用的劣质餐盒的生产商改头换面,又出现在董金狮的“产品不合格厂家”名单上。
此次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有5家标示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产品经检测超标。“送给质检部门的都是安全合格的,这些厂家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不想生产。”董金狮说。
一般来说,一个不合格的餐盒的成本低于0.15元,会有多少消费者为此诉诸法律维权呢?
“我不会为了几毛钱的餐盒打官司。”徐先生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记者的提议,“耽误时间,浪费精力,赢了也不过几十块钱,实在耗不起。”
董金狮表示,由于打包餐盒大多由餐馆自由采购并免费提供,基本以廉价的假冒环保餐盒为主。由于消费者没有票据,他们无处、无法投诉。
国内标准不列禁用物质,企业容易钻空子
相比一次性餐盒,餐巾纸中添加滑石粉、荧光增白剂,国家标准并没有明令禁止,这显然是更为“根本”的问题。
调查小组对京、津、冀8家超市的11个纸巾品牌共25个品种,4个农贸市场的21个纸杯品牌共26个品种,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中发现,有的餐巾纸可以明显看出带有杂质,但颜色非常白,这很可能就是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荧光增白剂和滑石粉的原因。
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董金狮说:“拿滑石粉来说,人吃多了会患胆、肾结石,如果是工业滑石粉,里面还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容易对人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产生损害,甚至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鉴于此,徐先生决定,“以后去餐厅,就用自带的纸巾”。
“我国纸巾纸还没有列入食品纸范畴。”董金狮表示,可纸巾纸经常被消费者用作餐巾纸使用,荧光剂、滑石粉等可能进入人体,甚至有的小菜馆直接把卫生纸当成餐巾纸使用。
在此次调查中,调查组发现,不同纸巾包装上标注的原料成分不同,有的标示“100%原生木浆”,有的标示“100%纯木浆”,还有的更简单,只写着“100%木浆”。
“‘纯木浆’其实就是回收纸(再生纸),根据国家规定,回收纸不能用来生产餐巾纸等产品。”董金狮说,餐巾纸的生产原料按优劣,大致可分为棉浆、木浆、草浆、白纸边(印刷厂剩余的未印刷的纸边)等。
董金狮说,很多纸厂往往混杂生产,卫生纸、纸巾纸甚至办公用纸都生产,由于卫生纸允许采用回收纸做原料,所以纸厂里都会有回收纸,这给监管带来了困难。
目前,滑石粉、荧光增白剂没有在国家标准中禁止使用。“这是一个监管盲点,国内标准往往不将禁用物质列出,这就容易让企业钻空子,企业使用了不该用的东西,用国家标准检验也验不出来”。
“有关部门应尽快对餐巾纸实行QS市场准入制度。”董金狮认为,这样一来,市场监管部门对餐巾纸的监管也有了依据,对消费者的健康也有了保证。
质监部门管不着,工商部门只管发证
在发布会上,董金狮向劣质纸杯中倒入开水,劣质纸杯迅速变软,从杯口端水都很困难。在我国,纸杯也是个没有国家标准管的“野孩子”。
按照2007年05月01日正式实施的轻工行业标准QB2294-2006《纸杯》的要求,产品包装上需标明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及限用日期;产品的类型、规格、等级和数量;产品合格标志;生产企业(或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
此次调查发现,在京、津、冀地区8家超市的47个产品中,40个产品的标志清楚,比例达85%以上。而在京、津、冀地区4家农贸市场的16个产品中,只有3个产品的标志清楚,只占19%。
为什么农贸市场的无证纸杯会那么畅销?董金狮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当地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质监部门应该主动出击,不要等产品出了问题才想到查一查,工商部门应将固定抽查模式变为随机购样的检查模式”。
他表示:“现有行业标准中,对油墨没有要求,有些企业就钻空子,使用有毒劣质油墨印刷纸杯,导致带有含苯、甲苯等有毒溶剂的劣质油墨的纸杯得以堂而皇之地流入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