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环保局决定对泉州市2011年第一批331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实施停产整顿或关闭。
去年3月以来,泉州市政府在全泉州市范围内开展“落实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查自律行动年”活动,将制革(含人造革)印染、造纸等13个重污染行业的4455家重点排污单位作为工作对象,经县、泉州市两级环委会评定,筛选出黑色等级企业455家,进行函告和整改提高。截至今年2月底,仍有262家企业无法提升工作等级,按规定予以停产整顿或关闭。
同时,泉州市还对排污总量大或对环境潜在影响大的化工、印染、制革、造纸行业523家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其中环境违法的194家企业开展为期3个月的停产整顿工作。至今,仍有69家企业未完成整改,按照规定予以关闭。
泉州市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对环保违法企业严惩不贷,下阶段还将联合其他部门加强后续督查,防止污染性生产死灰复燃。(2011年泉州泉州市第一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实施停产整顿或关闭企业(单位)名单详见第十六版)
治污是加法不是减法
今日,泉州市环保局在本报公布了今年首批331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实施停产整顿或关闭的企业名单,向全泉州市人民展示治污最新战果。铁腕治污,不仅老百姓拍手称快,更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让越来越多的泉州人意识到:我们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治污,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当前,海西《规划》的面世,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竞赛的开锣,让泉州各地产业发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提升”压力: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早下决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技术,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腾出更大空间。关停环保违法违规企业,在全泉州市经济大盘中,既做了一个坚决删除“黑色GDP”、降低环保成本的局部减法,更做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整体加法。这笔精明的经济账,将使泉州在拥抱低碳时代、决胜绿色经济的未来竞争中,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治污,更是一笔必要的民生账。好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着泉州泉州市的宜居水平、泉州人的生命健康与幸福指数。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负债发展之路,不能因为少数污染企业的眼前、局部的利益,而做出危及全泉州市人民长远、整体利益的减法。只有“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生态环境,才能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才是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
今年是泉州市“国家环保模范城泉州市”复核迎检年,也是“城泉州市建设管理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环保部门重拳治污并公诸媒体,已成“习惯动作”,环保执法正从一场两场的大风暴,渐变为常年频刮的“四季风”。我们希望,踢到“铁门槛”的污染企业也好好算一算治污账:今后,在科技和创新主导的竞争中,污染带来的眼前效益将越来越微薄;而在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泉州,违法的成本将越来越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