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林业现状:森林经营欠账累累
 
http://www.paper.com.cn  2011-05-30 科技日报

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森林覆被率提高很快,在森林资源保护及恢复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森林经营粗放,生产力很低,木材产量上不去,不得不大量进口,对中国木质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林业发展,似乎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的森林覆被率提高很快,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森林生产力提高缓慢,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士洞看来,其根本原因是对人工用材林和各类次生林的经营管理工作重视和投入不够。

日前举行的中国生态大讲堂2011年春季学术研讨会“中德亚热带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正是以如何兼顾森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林业发展要推进到以改善森林经营状况为中心,通过集约经营,大幅度提高森林生产力的新阶段。

森林经营水平急剧下滑

中国林业发展正在走向政策调整的一个新的窗口期。

中国曾经无节制地过度砍伐森林,最近十多年来则把工作重心放在生态建设上,但是与此同时,森林经营工作欠账太多,从政策上和经费上都得不到应有重视,木材生产力提高缓慢。

“林业部门的许多人,一谈森林,就往往只强调森林的保育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服务功能。森林经营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这一形势得不到迅速扭转的话,林业部门制定的在本世纪中期实现木材自给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赵士洞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

所谓森林经营,通常被认为是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是森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培育管理措施。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

科技支撑是森林经营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现实是,恰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短板。

赵士洞说,目前,即使在国家林业局所属的研究院所,也主要是以基础研究为主,以发表学术论文,尤其是以在国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为主要目标,很少有结合森林经营问题而开展的应用研究。

同时,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得不到应用。还有类似树木选种和育种等这样难度大、周期长,但却对提高森林生产力至关重要的研究工作得不到支持。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长期得不到解决。

当询问地方林业干部,为什么不抓森林经营工作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没有相应的政策,没有育林经费,以及担心乱砍滥伐。

“现在我国森林保护、经营和采伐工作之间有很大矛盾。”赵士洞认为,我国目前的森林经营水平,甚至赶不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遍全国,搞林业的人现在有多少在搞抚育?!在基层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搞保护区、划公益林、埋水泥桩、拉铁丝网、竖牌子,向国家要钱,而像营林这样的核心工作却很少抓。”

为解决我国林业面临的问题,自1999年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六大林业工程”。2003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顶级专家出版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战略卷》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对未来半个世纪的林业发展进行了规划。

现在回头来看,赵士洞认为,上述工程和研究报告所设定的一些目标远远没有实现,当前我国的木材产量只有原计划产量的一半左右。而人工林所应提供的商品材产量,更是差得多。“当然,国家为了保护森林,也在控制产量。但之所以远没有达到目标,主要是没有抓好营林工作。”

人工造林要提高生产率,需要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一系列合理的经营措施。发达国家人工造林树种的良种率达80%。根据有关文件,我国2000年良种率是30%,据相关林业科技发展战略,2010年的阶段目标是40%。但赵士洞认为这些数据非常不可信,“我在全国走了很多林区,通常看到的都是有种子就种,有苗子就上山,没见有多少良种。”

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林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应为45%,赵士洞对是否达到此水平也表示怀疑。“我的判断是,除了在林业信息化、遥感调查和防火等手段方面有明显进步外,真正从良种、壮苗、适地树和经营等方面来看,科技贡献率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在下降。”

森林经营面临转机

实际上,森林经营问题正面临着一个巨大转机。在《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

我国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每年1亿~1.5亿立方米左右。如此巨大的需求缺口,仅依靠进口和节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立足国内,统筹安排好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用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

上述规划出台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木材及其制品的国内消费也在迅速增长,其中人造板、纸浆及纸张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比如,2007年,我国林产品折算的木材消费总量约3.71 亿立方米,但木材产品市场国内供给仅为2.02 亿立方米,实际消费缺口超过1亿立方米。

赵士洞认为,我们的林地生产力的潜力很大,通过努力,这些缺口是能生产出来的。关键在于要把森林经营搞上去。

然而,这样的理念在林业领域却缺乏认同。赵士洞告诉记者,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林业领域的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很少强调森林经营问题,似乎一谈“营林”和“木材生产”就是跟不上潮流。

目前的公益林,就是保护起来,没有任何经营活动,更没有同时赋予其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任务。更为奇怪的是,一些地方把原来已经长得很好的人工用材林也划为公益林,以此套取补贴。

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尤其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森林覆被率提高很快,在森林资源保护及恢复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森林经营粗放,生产力很低,木材产量上不去,不得不大量进口。

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0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全世界30%的森林主要用于生产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欧洲将生产作为首要功能的森林比例最高,占其森林面积的52%。

德国是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此次研讨会上,德国联邦政府自然保护局部门主任Andreas Krug表示,德国只保护天然林面积中的5%,其他林地都用于生产目的。

1949年,我国森林覆被率为8.6%,2008年公布数据为20.36% 。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因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森林覆被率的极限被认为是26%。目前中国在提高森林覆被率方面,已经没有多大的空间。

赵士洞认为,应当从政策上进行一些调整,不要一味追求扩大森林面积,而要把对现有林的经营抓起来,把提高林地生产力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

木材供给是资源战略问题

进入新世纪,木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木材供给问题已由一般的经济问题逐步演变为资源战略问题。木材对外依存度较高,对中国木质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2010年4月28日,在《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作出上述判断。

该《意见》提出的应对原则之一,即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把增加木材有效供给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任务。要通过实施集约化经营,缩短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取最佳林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力争以最短周期、最少投入达到最高品质和最大产量,实现速生丰产林基地工程建设的最佳经济效益。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

比如,新西兰用占森林面积13.8%的人工林,满足了其94%的木材需求;而智利也只用占森林面积9%的人工林, 满足了全国91%的木材需求。美国和北欧一些林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实施这一策略的。

赵士洞表示,现代林业产业的基本内涵,就是以最少的林地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然同时也需要伴之以资金的高投入和密集的高技术。

赵士洞认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保护天然近熟和成熟林,使其成为物种的基因库;大面积改造次生林,使其成为高生产力的近自然林;发展人工林,使其成为高度集约化经营的木材生产基地。

林业经营问题,不单纯是科学问题。赵士洞认为,它同时也是社会经济问题。“要时刻考虑到林业职工和当地林农的生计问题,否则林业是发展不上去的。”

不久前发布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对公益林的定位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兼顾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对商品林的定位是,以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为主体功能。

“这种对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定位就更完善了。”赵士洞评价说。
问题是,目前尚没有落实上述精神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从政策上讲,当前造林有资金支持,而经营却少有资金支持。

“对多目标经营,林业部门现在也不敢开口子,怕全砍了。”赵士洞说,“但政府还是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先做试点,再逐步推开。”
“林业的生产周期很长,林业经营要只争朝夕。”赵士洞最后说。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