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底,国务院批准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部非遗司表示:浙江省龙游县申请的“龙游宣纸”肯定不能进入名录,今后也不会受理类似申报。安徽宣城市的宣纸制作技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性得到确定。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龙游宣纸申遗风波”终于画上了句号。
风云浪起皆因“宣纸”之争
关于这场正牌宣纸非遗之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张毅向记者介绍了具体情况。2010年5月17日,文化部网站上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第八部分传统技艺中Ⅷ-65项是“宣纸制作技艺”,而在“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栏中赫然注明“浙江省龙游县”。
一石击起千层浪。宣城市质监局和泾县县政府立即向文化部非遗司提出异议,建议取消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申报的宣纸制作技艺项目申遗。文化部当即表示,将对争议情况进行认真研究。
2010年6月17日,30天的公示期已满,文化部表示仍在研究商讨。2010年8月17日,宣城市质监局再次致电文化部非遗司,询问宣纸异议处理情况,非遗司工作人员答复仍未裁决。2010年8月18日《安徽商报》率先刊文《龙游宣纸“申遗”宣纸之乡抗议》,该文被新浪、搜狐、凤凰等网站广泛转载,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舆论一致支持和同情宣城市的异议,“宣纸申遗”之争达到高潮,此后宣城市有关部门一直关注事件进展,文化部非遗司也多次主动做出解释说明。
宣城提供有力证据终获成功
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文化部反映,“龙游宣纸”不是宣纸是皮纸。宣城市质监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龙游宣纸”一是改变了原料,将青檀皮改为山桠皮;二是改变了工艺,将手工制浆改为半化学制浆;三是停止了生产,1965年国庆献礼后“衢州宣纸”成为绝唱,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因此将变味了的“龙游宣纸制作技艺”申遗,显然是不妥当的。该负责人认为,浙江龙游的申遗项目名称,应该改为“皮纸制作技艺”。生产宣纸有两个必要原料:砂田稻草和青檀皮。但青檀皮在龙游并不多见,砂田稻草在龙游更没有。
而根据我市某新闻媒体提供的浙江龙游县文化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的内容,在龙游当地,画画的纸都称为宣纸,而龙游县产纸的技术工艺和原料都与安徽不同,因此他们的纸与安徽的纸是不同的。当时,该负责人还一再表示这次申报不是故意争名和效仿。
闹得沸沸扬扬的“龙游宣纸申遗风波”在2011年5月底终于画上了句号。
宣纸的保护任重道远
这次的风波平息,都因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时向省质监局汇报,省质监局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研究所正式向文化部非遗司提出宣纸是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宣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直接向文化部非遗司去函表明了相关态度。
张毅告诉记者,宣纸已成为宣城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之一,要将宣纸“纸因地而名、地因纸生辉”的概念通过宣传让受众入心、入脑。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宣传要重点突出宣纸,要将宣纸的宣传融入宣城宣传的方方面面。同时要提高宣纸宣传的层级,宣纸在宣传上,不仅要点明产地——泾县,更要强调是中国的宣纸。
据了解,目前宣城市关于宣纸的科研力量尚显薄弱,建设国家级文房四宝旅游文化用品监督检验中心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该中心的建设将和省宣纸书画纸标准化委员会一道,给宣纸保护树立检测、标准话语权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