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披露,在受评的火电、钢铁、化工、造纸、纺织、食品饮料和建材等7大重污染行业161家上市公司中,仅10家优良列入“红名单”,40家不及格列入“黑名单”。
这份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绿色证券政策研究”课题组承担的报告指出,在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环境效果指标得分等三个指标上,不存在全盘领先的上市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水平的优良率还很差。还没有任何一个受评上市公司实现了长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经济政策项目绿色证券专题组副组长蒋洪强说。
该课题组负责人表示,将择机从总体或分行业出台“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数”,并争取公布上市公司环保“红名单”和“黑名单”,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揭示重污染行业的投资风险。
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数”的数据模型已经初步完成,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受评企业意愿择机推出。目前该课题组还与海通证券研究所合作制定针对环保产业的“中国上市公司环保指数”。
该课题组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7大重污染行业的161家上市公司及其1454家下属企业,开展了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称,上述数据来源包括: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和日常环境信息披露,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环境统计基础数据以及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资料等。
课题组设计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除了水资源、能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资源环境效果指标,以及“三同时”执行率、污染物排放超标率、工业固废与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守法指标外,还包括环境信息披露、年度相关投诉件数和环境事故发生情况等管理指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境内有上市公司2026家,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50%以上。
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是其环境绩效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一个上市公司对其下属企业(子公司、分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公司)的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表现得更为明显。
报告指出,上市公司迫切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减缓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公司发展造成的压力。
上述课题组承认,上市公司环境基础信息资料不全和质量不可靠,是阻碍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工作正常开展和影响评估结果排名的重要原因,“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数据系统”。
蒋洪强称,要做到这一点,要尽快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办法和指南,同时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事务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奖励与惩罚等方面予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