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aper.com.cn
2011-07-01
中国食品科技网 |
包装物整体回收再利用率低,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要提高包装物回收利用率,不但需要建立起从资源到资源的产业链,更需要建立起有效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实现源头分类 喝完牛奶、饮料,剩下的牛奶或饮料袋(盒)是随手扔掉,还是积攒起来进入回收体系?对这一不起眼的包装物,很多人的做法是和其他垃圾混杂在一起,然后进入垃圾桶,最终目的地是垃圾处理场。 这其实正是当前垃圾回收面临的一个现状。事实上,类似牛奶或饮料包装这样的包装废弃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尽管它们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但等待它们的命运往往是被无情地“抛弃”。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每年产生的庞大包装废弃物中,除纸箱、啤酒瓶和饮料瓶等废弃物回收情况较好外,其他产品的回收率相当低,而整个包装产品的回收率还达不到总产量的20%。 5月31日,由中国包装联合会、利乐公司和多家乳品饮料企业联合发起的包装物再生利用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从推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乳品饮料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着手,成为联盟希望能大力推动包装物回收再生利用走出的第一步。 在包装物回收再利用方面走在前面的利乐中国副总裁杨 斌表示,个体的环保行为如果能够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互相配合,将会产生更大的效力。而从回收方面来看,任何产品的再生回收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个环节都有效运行,必将促进整个回收价值链的效率最大化。 包装工业迅速发展,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低,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负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包装产业开始起步,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纸、塑料、玻璃、金属、包装印刷、包装机械为主,拥有一定现代技术装备、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 资料显示,1981年,我国包装业的总产值为72亿元;而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已飙升至3283亿元,年均递增率高于18%;2009年底,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工业大国,工业总产值也增长到了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42个工业行业中,包装工业已经提升至第14位。其中,纸质包装子行业的产值占比在过去8年间连续保持在30%左右。 包装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包装废弃物的持续增加。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场中,有1/3都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尽管有一部分包装废弃物通过拾荒者的途径得到了回收再利用,如纸箱、饮料瓶等回收率达到90%以上,但大部分包装物的回收率较低,整体回收率不足20%,相当部分的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却白白地流失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包装废弃物给本来就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垃圾减量、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再生利用成为政府、社会和行业关注的重要议题。长期关注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石万鹏表示,包装工业属于资源耗用型产业,包装产品生命周期比其他工业产品要短。而科学、高效地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从资源到资源,推动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产业链运转起来,利乐回收模式值得借鉴 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提纲商,利乐公司在走了前面。尤其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利乐公司给世博园捐赠了2000把由回收回来的牛奶包装袋制作的长椅,更是引起了世人关注。 利乐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方面的工作从1998年就开始起步。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 斌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利乐在中国的销售还刚刚起步,在那时候提出要进行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可以说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市场与社会的接受度还不是很好,中间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举一个例子,从1998年到2005年,我们差不多每年的包装物再生利用量也就是在1600吨左右,2010年底达到了7万吨,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从2005年到2010年5年之间,回收量增长了500倍。” 利乐的回收量为什么会增长这么快?杨 斌说,他们最主要的推动是践行一个资源完全回归到资源的理念。废弃的牛奶饮料盒送到造纸厂去,首先把原生长纤维纸浆提取出来,接下来是铝跟塑再进行分离,最终产生的产品是纸浆、铝粉与塑料3种材料。这样资源完全回归到资源,完全不用担心市场空间,因为它们作为工业原材料来讲空间是无限的。 从资源回到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物尽其用和资源节约的最大化,同时推动复合纸包装回收与再生利用的产业链高效运转起来。记者获悉,从2004年至今,利乐在推动消费后纸包装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5亿元。 包装牛奶和饮料的复合纸包装属于无菌复合纸包装,在中国,无菌复合纸包装的再生利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最初绝大部分的包装回收后,回收企业采用水力碎浆技术,分离出纸浆,用于生产再生纸,剩余的铝塑筛渣则简单加工为铝塑颗粒,成为生产铝塑制品的原材料。尽管铝塑产品的用途广泛,但从市场反响和利润空间上看,其仍无法与彻底分离的铝和塑料媲美。 如何将纸、塑、铝实现彻底分离,成为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从2007年起,山东天艺塑胶有限公司联合山东聊城大学的专家,共同研发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铝塑分离技术,经过两年的攻关研发和反复调试,“中国版”铝塑分离技术终于取得成功,并于2009年3月在杭州富伦生态循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这项技术可以从利乐包装中分离出高纯度的铝粉和塑料,不仅实现了利乐包装的资源化,也提高了再生产品的附加值。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进行消费后无菌复合纸包装的再生利用的厂商之一,杭州富伦生态循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铝塑分离生产线,投产仅半年就已取得可观效益。 业内人士指出,铝塑分离技术对于复合纸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具有三重深远意义:首先,三种包装材料的完全分离将充分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其次,更好的经济效益将促进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最后,下游收益增长可以“反哺”上游回收环节,以经济手段拉动废弃纸包装回收量的增长。 确保回收再利用道路顺畅走下去,关键是建立一个包装物回收产业链,并且要符合国情 作为在包装物回收再利用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的利乐公司,13年来在中国的包装物回收量经过了从低起点迈向飞速提升的过程,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起了一条包装物再生利用的产业链。 “要确保包装物回收再利用道路顺畅走下去,首先要把包装物再生利用的产业链建起来,并找到一些有开拓精神的企业进行合作。”杨 斌说,进行合作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也可能是一个小企业,但是需要企业非常有从事环保事业的愿望,并具有开拓精神。在这种合作前提下,双方一起共同开发出再生技术,用废弃包装物来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对于这些企业来讲,一旦废弃包装可以再生利用成为生产的原材料,就自然会促进整个社会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意愿。 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石万鹏也表示,以往的成功经验表明,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的最佳模式是打通一条从资源回到资源的产业链,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而单凭一家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其他领域开展回收的企业,如电子产品、汽车、家电企业等亦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因此,要解决这一困境,还需要政府、行业、社区及消费者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只有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包装物回收利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符合国情。”杨 斌认为,在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硬搬一个跨越性的技术,拿过来就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2005年之前,利乐中国公司也找过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合作,但并没有成功。“一个大型的造纸厂会觉得我为什么要花额外的精力去处理废弃的纸包装呢,而这一点利润对大型企业来讲,根本没有办法跟其他业务的利润相比。后来我们才意识到应该找有开拓精神、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他要有对环保的热情,所以调整思路之后找到的合作对象都一直和我们走到了现在。”杨 斌说。 给杨 斌留下深刻记忆的另一件事情是,她在国外曾看到一个非常棒的再生利用技术,可以把铝和塑分离后,出来一块纯净的铝锭。当时给她的第一感受是觉得非常的震惊,但是当她把这个技术介绍给厦门的一家再生利用企业的时候,这家企业的老板就对她说,所有的废弃物再生利用都不应该采用一种昂贵的技术。假如再生利用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或者说门槛很高的话,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是行不通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提示印象非常深,它也对我们后来的技术开发与推广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杨 斌说,比如在包装回收方面,在德国,老百姓周末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就顺便把家里五六个垃圾桶里不同的垃圾分别丢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当然这个很完美了。但是如果要有这么高的门槛的话,相信中国的老百姓目前是很难立即做起来的,所以包装物回收再利用一定要符合国情。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做起,成为破解回收再利用困局的关键一步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乳业企业已经把包装物回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活动来抓。以蒙牛为例,2010年6月份,蒙牛就在上海首次启动了覆盖500个社区的“喝完压扁、支持回收”的活动;2010年12月,蒙牛在北京、上海等5座城市开展包装回收,40天的活动共回收奶盒超过50万个。今年上半年,蒙牛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发起包装回收行动,并提出不限品牌回收利乐包装,并计划2011年的同比回收量实现翻番。 尽管目前纸箱、饮料瓶等回收率达到90%以上,乳业和饮料业包装物的回收也蓬勃发展,但更大范围的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物回收率依然不高。对于包装物回收再利用来说,最大的障碍在哪里呢?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始终是在管理,而不是在技术,不是在投资,甚至所谓环保意识也不是最重要的。”杨 斌告诉记者,如果做一个调研,中国的老百姓关不关心环保,十个人有九个人会告诉你我关心环保,但是这与做是两回事情。垃圾分类做的好的地方,除了环保意识以外,一定是有某种机制在促动人们,把这个习惯保持下去。 “基本上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用钱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分拣机、垃圾焚烧炉、造纸设备,但是我们买不到良好的垃圾分离处理体系。不管什么样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都要求在前端有良好的分类,否则后面都无从谈起。” 杨 斌说,在垃圾回收方面,巴西跟中国很像,老百姓有环保意识,但是没有那么强烈。因此政府提供场地,把拾荒者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巴西要求老百姓把垃圾只分为两种,干的和湿的,既好理解又好分,干垃圾处理就承包给这些合作社。政府则收湿的垃圾,湿的垃圾是要收费的,所以越是把垃圾分的越干净,就意味着你付的钱越少,可是如果说交给合作社的干垃圾里混有湿垃圾的话,是要退回来的,这样就促动人们一定要把垃圾分类做好。同时,企业联盟组织会给合作社的这些拾荒者提供分拣设备和运输车辆。他们进行分拣,然后分门别类卖到不同的再生利用企业,构成合作社的收入来源。 可以说,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滞后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说,作为废弃物的产生环节,消费者是否对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直接关乎后期废弃物处理的效率与效果。由于垃圾分类意识尚未在中国消费者中普遍形成,简便易行的垃圾科学分类标准也存在缺位,中国消费者通常把厨余垃圾和包括无菌纸包装在内的其他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使得其在回收时难以被分拣,这也为后端的再处理增加了难度,甚至埋下了隐患。 垃圾回收体系上存在的困局影响了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率的提高。 “垃圾收费在国外始终不是一个总量收费,而是对不可回收垃圾进行收费,这样刺激老百姓必须要进行垃圾分类。”对世界许多地区垃圾回收进行过考察的杨 斌深有感触,她说,这是一个考验管理能力与机制设置的问题。很多地方垃圾分类虽然已经开始了,有没有配套的体系也在考验管理能力。 “比如说我们现在分出了可回收垃圾,但是各种可回收垃圾还是混在一起运走,那就只能填埋,只能焚烧。要有一个分拣中心,才能把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分出来。所以垃圾分类是一个很大的管理课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杨 斌说,垃圾回收靠环保人士是不够的,环保人士在宣传这方面很强,但是真正的意识提高以后,还是要有管理机制配套落实下去,这个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提升的过程。 他山之石 德国 德国的目标是最终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环经济系统,这依赖于成熟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德国通过实行生产者责任制,规定生产者在生产、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垃圾产生最小化。自2000年以来,德国单位GDP垃圾产生量持续下降。 焚烧是目前德国处理垃圾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减轻环境压力,就要尽可能减少垃圾中有害物质含量与需焚烧垃圾总量。所以,德国不仅要求对产品进行环保设计,如禁用水银和聚氯乙烯等,还注重从源头分类收集。 欧盟 欧洲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包装上都印有一个小圆标,绿底中有两个旋转的箭头,这就是绿点标识。 绿点组织通过向包装使用企业如日用化妆品生产商、饼干糖果等食品生产商收取“绿点费”来支撑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体系,其原则是生产和使用包装的企业人人有责,都要对所采用包装的回收负责。 收取绿点费后,绿点组织通过竞标,与地区回收公司签署协议。中标的回收公司负责地区内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分拣,一方面从绿点组织得到服务费,另一方面可以将回收来的废弃物卖给再生利用企业。 巴西 面对拾荒大军的无序性和垃圾围城的压力,巴西政府探索出一石二鸟的办法,在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的同时,还解决了无业人员的就业。 一方面,巴西政府要求居民对自家垃圾进行“干湿分类”,另一方面,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富余劳动力组成专门从事回收和分捡垃圾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与政府环卫部门签署协议,针对两类垃圾分别上门回收。干垃圾在合作社里利用简单的传送带、打包机等进行分拣打包,卖给再生利用企业。湿垃圾则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堆肥等处理。 马上就评 分类回收需政策机制保障 姚伊乐 古语云“水到渠成”,而关于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的问题,多省市尝试,十余年探索,“水”早已到了,“渠”仍未成,何也?是政府没下力气?是公众意识不够?显然都不是。笔者以为,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人均产生量也处于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想推动源头减量,仅凭政府在观念上的引导和公众的自觉意识,无疑显得苍白无力。而对于分类回收来说,哪些垃圾可以回收由其利用价值来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回收范围由市场说了算,政府的倡导、公众的行动、环保人士的宣传都拗不过市场之手。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要想把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利用做好,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之外,还必须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具体到我国目前的现状,主要缺乏的是对产品生产者的责任约束和对回收市场的经济激励。这两方面其实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的管理机制。 拿包装物来说,随着经济发展,产品包装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包装物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除了少数品种,大部分包装物如玻璃、塑料等的回收仍进展缓慢,直接的原因是其再生利用价值低,没有回收利用企业愿意做赔本买卖。这部分包装物的回收,就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使回收者有利可图。但这笔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当然由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负担。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实行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必须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包括最终的回收和处理。通过按照产品包装的体积和重量征收相应的“包装税”,一是可以支持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或最终处理,二是提高了企业包装成本、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可以从两方面有效促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产品包装,实现源头减量。 对于其他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来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同样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作为家庭危险废物的废弃日光灯管、废弃节能灯等,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渠道一直未能建立起来,有地方虽然建立了废弃日光灯处理系统,但原料来源长期不能满足产能需求。原因包括缺乏有效经济鼓励、缺少对应收集路径以及缺少相应的监督处罚机制,对随便丢弃行为没有有效约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前两个问题,例如,生产者可以依托现有销售渠道建立起回收网络,同时拿出部分利润鼓励消费者主动回收。 墨子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制度就是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工作的必要“法仪”。几年前就开始呼吁制定的《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实施,但企业责任延伸制度已经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领域有了尝试,希望此制度能够尽快推广到更多领域实施,对生产企业形成有效的责任约束。
|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