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伊始至今,印刷行业的收购新闻接连不断。从年初传出的柯尼卡美能达收购IT管理服务公司奥卡沃德(AllCovered)开始,到最近的海德堡收购CSAT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报道出来的印刷行业的企业并购案例就达数十起之多。而在这频繁的并购背后浮现出的则是一场悄然兴起的行业变局。
在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印刷领域的收购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跨领域收购会越来越多,而印刷行业转型的质变或许就发生在这一起起的收购过程中,发生在这潜移默化的量变中。
同行企业同区域并购 扩大产能
这类收购目的单一,就是要通过收购实现企业在规模、产能等方面的扩张。这种方式简单实用,是速度最快的一种增产渠道;同时,由于被收购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客户群,收购完成后可以让收购方的市场份额获得扩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收购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最常见的收购发生在同行企业尤其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行企业之间。历数2011年见诸报道的印刷行业收购行为,其中芬欧汇川收购麦利考斯基公司(Myllykoski)及莱茵纸业(Rhein Papier),美国瑞帕有限公司(Repacorp)收购威斯康星州标签印刷企业阿拉丁标签有限公司,美国科德图文公司(Consolidated Graphics)收购杰克逊集团,美国森威欧有限公司(Cenveo)收购美德维实伟克公司(MeadWestvaco)信封产品集团,莫霍克精装纸公司(Mohawk Fine Papers)收购特种合成纸和数码纸供应商布拉沃(Bravo)解决方案公司,格拉德贾德公司(Gerald Judd)收购易纳帕公司(Inapa)旗下塔维斯托克(Tavistock)纸业,福和集团收购中山宝丽纸业、丝彩和澳纽等,这些收购皆属于同区域内的同行企业之间发生的收购。
这类收购的目的比较单一,就是要通过收购实现企业在规模、产能等方面的扩张。这种方式简单实用,是速度最快的一种增产渠道;同时,由于被收购企业大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收购完成后可以让收购方的势力范围获得扩展,因此这种扩展方式堪称一举两得。
在欧美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很多时候企业进行收购不需要拥有全部收购资金,只要企业说服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或者担保,就可以借助金融杠杆作用完成收购。对那些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并购行为可以为资本运营带来新的“题材”,是可借以圈钱的手段。因此,在欧美国家,收购也成为企业实现扩张的优选模式之一。
相近行业跨区域收购扩展业务范围
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产品相同或者相似,体现的是收购方在服务与产品方面的向外延伸,但是这种向外延伸依然是以原有目标客户群为基础,企业在产品体系上并未发生本质变化。跨领域的收购大都瞄准发展中国家市场,在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扩张中的战略价值更大。
在近期发生的收购事件中,还有一些是发生在相近行业中。例如,丹麦古龙颜公司(Glunz & Jensen)收购意大利柔印制版设备供应商德格拉夫(Degraf S.p.A.),柯达公司收购日本东京应用化学工业公司(Tokyo Ohka Kogyo Company)凸印版材业务全部资产,施乐公司接连收购两家以互联网及软件为核心业务的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沃特沃尔(WaterWare)和英国的纽菲尔德IT(NewField IT)公司,EFI公司先后收购ERP/MIS软件系统供应商斯特林姆莱恩发展有限公司(Streamline Development,LLC)和澳大利亚普瑞姆(Prism)集团控股公司等。这类收购行为,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产品相同或者相似,体现的是收购方在服务与产品方面的向外延伸,但是这种向外延伸依然是以原有目标客户群为基础,企业在产品体系上并未发生本质变化。
与之类似的是一些跨区域的收购。事实上,随着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改变,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金砖四国”正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也成为大型企业的投资热点。
2011年年初,瑞士博斯特集团收购上海旭恒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香港控股公司高顿有限公司65%的股份;其后,国际纸业以2.57亿美元收购印度安迪拉普拉德斯(Andhra Pradesh)造纸厂53.5%的流通股份,并将向后者支付6200万美元的竞业禁止费;同样,印刷巨头维斯达印刷公司(Vistaprint)在收购了印度孟买的在线营销解决方案供应商普林特贝尔(PrintBell)之后,将其打造成了自己在印度的全资子公司;再如芬欧蓝泰标签通过收购巴西BIC集团旗下的古姆塔克公司(Gumtac)进军南美市场;而从事标签印刷业务的CTI投资公司,也从皮马科集团(Pimaco)手中收购巴西里约热内卢的BIC标签技术公司,将其变为自己在巴西的子公司……这些收购的目标全部都是瞄准发展中国家市场而来的。相比于同区域的收购,此类收购在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扩张中的战略价值更大。
跨行业收购直指发展变局
整合营销、软件系统、数码印刷、网络印刷成为这些收购中受到资本热捧的追逐对象,在这些貌似不务正业的收购背后,其实是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在积极谋求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无论是同业间收购还是相近产业,无论是在同一区域还是跨区域,这些收购都属于常规的业务拓展范畴,缺少太多的新意。事实上,真正值得人们予以密切关注的,是近来越来越多的跨行业收购。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1年上半年,有些收购行为更值得玩味。例如,年初,著名国际色彩管理软件公司GMG没有去收购其他的软件公司,而是收购了荷兰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公司奥热龙(Aurelon),GMG看中的是后者在大幅面印刷市场的影响力;柯尼卡美能达收购奥卡沃德(All Covered)公司,与柯尼卡美能达的主营业务并无关联,而是希望在主动服务器管理、远程监控、云计算、现场网络支持和咨询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美国著名印刷企业集团当纳利公司(R.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收购多渠道市场推广服务商精灵鱼技术公司(Nimblefish Technologies),显然已经超越了当纳利公司既有的印刷业务领域,瞄向了新的市场;美国商业印刷企业马利克集团(The Marek Group)收购明尼阿波利斯的整合市场营销网络公司布兰德斯普林解决方案公司(Brandspring Solutions),同样跨出了马利克集团原有的服务领域,迈向了新的市场;海德堡公司收购德国CSAT公司(CSAT GmbH),为的是在数码印刷领域实现突破,而与海德堡的传统优势领域胶印无关;德鲁克斯印刷公司(Deluxe)收购了美国加州奥克兰的PS印刷有限公司(PSPrint LLC)的全部资产,谋的是在网络印刷领域的创新……
解读上述这些收购行为不难发现,整合营销、软件系统、数码印刷、网络印刷成为这些收购中受到资本热捧的追逐对象,在这些貌似不务正业的收购背后,其实是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在积极谋求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2008年,全球爆发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带给印刷行业的,不仅仅是业务量的大幅下滑,它也促进了印刷行业的技术转型和结构转型。一方面,传统的大批量印刷无法适应印刷服务采购商降低库存、减少印量、缩短交货时间和压缩成本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数码印刷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另一方面,伴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新技术革命,传统的印刷品已经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多元化的传播需求,印刷企业必须求变、求新才可能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存、发展。这类收购,更应该引起国内印刷行业的重视。因为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