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的一家造纸企业,拿出2000万元搞技改,不仅使得企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达标了,而且省下的603吨排放指标拿到重庆联交所交易,为企业挣了700万元。“截至今年8月24日,全市共完成了111次排污权交易。”市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主任马文兵昨日就此接受了媒体采访。
省下排污指标能卖钱
减少COD、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重庆“创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行,不仅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给减排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收益。
潼南有一家纸业包装公司,投入了约2000万元,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通过安装回用水泵,提高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改进生产工艺,由此提升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等指标,使得企业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在达标基础上,还减少排放603吨。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相关制度颁布后,经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该企业在今年7月,将削减下来的603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通过交易平台挂牌转让,为企业挣到约700万元的收入。
点点鼠标就搞定交易
排污权交易试点,是重庆在2009年9月启动的新举措,为此重庆还建立起了全国第一家“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手里有排污权指标的企业,就可以把这个指标拿到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交易。2010年12月1日后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工业项目,必须通过购买排污权获得排污指标。
而在排污权交易中,重庆在全国首次采用网络电子竞价。马文兵说,通过网络电子竞价,买卖双方不用到联交所,照样能完成排污权买卖。譬如,有一家在重庆投资的台资企业,想要购买一些排污指标,在了解到可以通过网络电子竞价后,这个企业老板就在他台湾的办公室,登陆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在网上就完成了这一笔交易。
既环保又有经济效益
“其实,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行后,企业减排投入力度显著增加。”马文兵提供了一组数字,截至今年8月24日,重庆共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111次,成交金额超过了1683万元。其中,COD排放权交易84次,成交量是546吨,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27次,成交量1603吨。
这组数字的背后,不光透露了重庆企业在污染物减排上的力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交易,激发了企业加大技改热情,增加了企业排污的投入。排污权交易带来的好处很多,马文兵说,通过排污权的有偿使用,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政府管制手段解决环境问题。而引入经济激励措施,使得企业自觉自愿的减排,降低了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也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