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教辅书利益重重成为盘踞在课桌上利益链
 
http://www.paper.com.cn  2011-09-19 新华日报

上周末,南京的薛女士清理了刚上大学的女儿高中三年的教辅书,她吃惊地发现,20公斤重的教辅书中,80%从没使用过,有的甚至连塑料封皮都没打开;与此同时,她的一位姓刘的同事却拥挤在新华书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为正在上初三的孩子抢购教辅书。“一下子就花了300多元,买了也知道不一定管多大用,但不买心里更不安”,刘女士无奈地感慨。正是缘于家长这种急迫又盲目的心理,更因其高达50%的利润,教辅书成了各家出版社争相哄抢的“香饽饽”。然而,这些琳琅满目的教辅书是如何进入校园和学生书包的,却另有奥妙。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孩子们的书桌上,盘踞着一条灰色的产业链。

    教辅书进入校园的“路线图”

    教辅书市场的乱象,今秋开学之初即频频在媒体曝光:

    8月29日,《南方日报》以“老师推荐教辅书:字母填空竟找不着空”为题,报道了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家长反映存在劣质教辅、盗版教辅等问题;

    8月31日,《光明日报》以“斩断教辅书的利益链”为题报道,披露云南省施甸县某中学“学生‘被订购’教辅书”,一套7本的《课时作业》被以远高于外面书店的价格卖给学生;

    9月1日、2日,央视《焦点访谈》连续播出了题为“教辅:挡不住的负担”、“教辅:利益催生乱象”的专题节目,内容涉及安徽滁州、福建漳州部分中学强制搭售教辅材料、新华书店统一配送的行为。

    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达370亿元,其中教辅类图书的销售码洋约占10%,但利润却占整个图书市场的60%,在微利的图书市场,教辅书堪称暴利。

    教辅书是如何进入校园的?有业内人士为记者描绘了一幅路线图,首先是各市教育部门确定当地的教辅书目录,发放到各学校,学校再根据目录向家长推荐,可以由学校统一购买也可以家长自行购买。显然,教辅书要进入校园,必须进入目录,因此各家出版社和民营书商都千方百计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关系,尤其要打通教育局这一关。很多出版社用配电脑、配录音机等方法让利给学校,而民营书商为了争取订单,则采取高定价、低折扣的办法,用钱铺路开拓市场。这位人士坦言,“拉关系、走后门、给回扣,成了教辅市场的通行法则。”

    学生每年花235元买教辅书

    据统计,我省目前共有中小学生850万,每年的教材销售码洋约为12亿元,教辅销售码洋接近20亿元,教材教辅比约为0.6:1,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表明我省教辅书不像其他省份那样泛滥成灾。然而即使这样,平均每位学生每年在教辅书上的消费也达到235元,远远超过人均图书消费水平,教辅成为图书市场一块巨大的蛋糕。

    根据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省各地使用的教辅材料,品种多达上万种。按正常规定,一般只有教育出版社才能出版,但实际上各家出版社都在争抢教辅这块肥肉。放眼全国,人教社、高教社、外研社码洋销售排在全国前三位,它们都是主打教材教辅的,而全国前10位中,地方出版社只有江苏教育出版社一家入围,靠的也是教材教辅,其中教辅占了全部利润的6成以上。
谈到教辅书的利益分成,某出版社一位编辑私下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作者稿费、纸张和印刷费用,再加上出版发行利润,不超过教辅书价的50%,剩下的,就是要被教育部门和学校瓜分的利益。

    然而一切并不像账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位编辑说,要进目录,就要找教育局甚至更高的主管部门“攻关”,拜访“说话管用的人”。据其透露,打通一两个人,就可以覆盖一个县,收获几万甚至十几万份的销量。那么,那些见不得阳光的操作费用是如何做账的呢?“出版社和发行书店可以以赞助商的身份,出资为教育系统举办英语大赛、作文大赛、教师旅游、设备采购、开研讨会等。这样操作下来,60%的利润就以各种形式在教育系统二次分配了。”

    而一些民营书商的常规做法是,从出版社买书号,然后组织人员编写,有的干脆“剪刀加浆糊”东抄西拼,以极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回扣搞营销,让国有出版社望尘莫及。面对巨大的利益,有的地方教研室也赤膊上阵,例如漳州市用行政手段垄断了当地教辅编写权,仅初中每年销售《优化创新系统》丛书就超过5000万元,为教研室带来250万元的收入。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教辅书中的精品和伪劣产品都出自民营书商;同时,江苏高中阶段的教辅书,民营书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原因是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同时面临高考,教育部门不敢乱插手指定教辅书目,其选择权基本在学校和老师。在高考这块试金石面前,“推荐书目”显得多余又脆弱。

    权力寻租和垄断是症结所在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从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质量、价格、市场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规范管理要求。严禁出版单位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在中小学教辅材料编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环节,以拿取回扣、索要赞助等方式违规收取费用。

    有专家解读,这个通知的核心内容,其实是控制教育部门插手教辅市场,教辅市场各种乱象的根本在于权力寻租和行业垄断。央视在几天前的报道中尖锐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成为教辅市场乱象的症结所在。

    按目前的管理体制,哪些教辅能进校园,基本由市级教育局和教研室说了算,这就造成了行政主管部门控制教辅市场的局面,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土壤。出版社、教育局、学校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行政之手干预市场,所以社会舆论才会对教辅市场大加讨伐。有专家指出,现在教辅发行的关键在于打通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这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如果消除行政干预,实行完全的市场竞争,出版和发行方就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家长,去一个个攻关根本不可能,这样才能形成正常的市场环境,教辅书才能凭质量而不是关系赢得市场。

    事实上,目前的营销模式也难以为继。记者从我省一家高校出版社了解到,该社每年教辅材料的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但是利润只有区区200多万元,虽然质量和口碑都不错,但毛利尚不足7%,原因就在于恶性竞争造成水涨船高,每年用于打通关节的花费越来越大。这个行业应有的利润,被化作一笔笔“买路钱”,大大增加了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

    权力干预下的教辅市场,是到了该斩断灰色利益链的时候了。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