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文化遗产——蔡伦造纸术面临失传
 
http://www.paper.com.cn  2011-11-03 中国产经新闻报

  北张村,位于西安市西南,距市区仅30多公里处,这里家家户户以造纸为生。而今,作为“纸村”的实证就仅存石槽、石碾盘了。据考证,北张村造纸起始于西汉时期,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蔡伦造纸之前;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邻水而居的北张村纸匠经历千年时空一直使用原始、简单的工具,按照古人发明的复杂、完整的流程,制造纯天然的楮皮纸,这套工艺被现代专家称作研究手工纸工艺演化进程的活化石。但目前,村里从事这种活计的人家,却仅剩下几家了。

  纸匠是当地最差职业

  北张村农民马松胜家的后院,有一堆3年前从秦岭深山里买来的枸树皮,这种一年生的灌木纤维是最佳的造纸原料。马松胜和张逢学等人仍在用它造一种历史名纸——白麻纸。白麻纸自唐沿袭至清就用作奏折和科举考试用纸,被历代视为精品。隋唐时白麻纸还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后汉书》中记载:“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称‘蔡侯纸’”。蔡伦开创的利用植物类纤维为原料的造纸法,北张村的人们至今仍在沿用。

  据马松胜介绍,生产纸浆要经过备料——切穰——踏碓——捣浆——淘浆几道工序,具体流程是:先筛选出用清水泡过的新鲜枸树皮,放到石灰水里泡2~3天,然后在大锅里蒸一天一夜,待纤维彻底软化,拿到河里将石灰和其他杂质彻底洗干净后放到石碾上碾成穰,再用铡刀切碎然后用工具压成松散状,之后还要放到石缸里用石具捣,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

  马松胜17岁开始造纸。他一边从纸浆里“捞”纸,一边热情地解说,北张村跟他见过的手工造纸是最先进的,陕南人造的纸粗糙,南方人造的纸韧性不够。话语间,马松胜对家乡这种古老的手工造纸工艺充满自豪。马松胜在一块长方形木架子上摆好竹帘,用叫作叶尺的两根小木棍将小竹帘卡住,这是抄纸的主要工具——竹帘模型。他双手握住木架两端,先将竹帘一端,磕出不赖棍,架子倾斜插入纸浆槽中,挑起来后再将另一端完全缓缓地沉入,大约五六秒钟后迅速将竹帘捞上来,一张纸就在架子上的竹帘浮出来了。

  造纸技术的高低在于这一捞,手捞纸浆量的多少,全靠个人经验,跟瓦工砌墙的熟练程度一样,马松胜揭下两页湿纸,说他家是北张村唯一专营造纸的,其他造纸作坊仅仅是作为“副业”,因为造出来的这种纸不挣钱,他一天操纸十三四刀,每刀挣两块多钱,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家人忙一天也只能赚个30来块。因为手工纸的用途极其有限,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所以作坊在一年一年地减少,纸匠成了最不受欢迎的职业。

  传统作坊正在慢慢消亡

  北张村沿用的传统造纸工艺全部由手工完成,这种古老的手工艺使用工具简单,但操作工序复杂,出一张成品下来有近百道工序,需要付出超体力的劳动。马松胜介绍说,造纸的整个过程下来,有18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包括踏碓、切翻、捣浆、淘浆、下槽、杖槽等,每个工序都少不了。这个过程是古造纸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纸张的质量。这些工序都是祖上一代代手把手传下来的,必须由手工完成,而且要付出超强的体力劳动。直至现在,造纸人仍把这些祖传工艺引以为骄傲,对“唯手工论”抱有自诩的崇拜。

  2007年初,这项造纸术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奥运会期间应北京奥组会之邀,该手工造纸术在“祥云小屋”,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张村的古法造纸工艺,作为西安市入选的唯一项目亮相京城。

  北张村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辉煌历史“纸村”祖师爷是蔡伦。“蔡伦造纸不成张,观音老母说药方。张郎就把石灰烧,李郎抄纸成了张。”

  流传在沣河一带民谣讲述了蔡伦造纸、攻克一道技术难关的故事。以前北张村外还有一座“蔡子坟”,据说是蔡伦后代中造纸手艺精湛并教授北张村的先民学习造纸的一位师傅。相传公元121年,蔡伦因受牵连,在封地龙亭县服毒自尽,家族中人受到连累,后人四处逃命藏匿,其中一部分人逃至安康,经子午道,向北走出秦岭山口时将当时最先进的植物纤维造纸技术传播给北张村一带。过去北张村造纸作坊的墙壁上都供奉蔡伦的神像,村南村北还有蔡伦庙,供奉“纸圣蔡伦祖师”,接受纸工和村民的顶礼膜拜。

  “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流传下来的民谣,证实了沣河一带造纸的历史悠久,也描述了最早纸的诞生。村里老人解释说,天下雨时,河水暴涨,山中有些树木和麻类等含有大量纤维的植物被带入河中,在自然原始碱和水的作用下变成稀薄的原始纸浆,漂到岸边废弃的竹门帘或树枝上聚集,太阳晒干后揭下来,就是一张自然纸。到了唐朝,京畿地区大量需求纸,这里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纸张远销到朝鲜、日本等国。解放前,北张村手工造的白麻纸曾风行延安,解放区和西安地区的报纸大量使用这里出产的纸;“人民公社”时期,沣河边人家家家造纸,公社将工匠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用作包装纸。

  那时墙壁贴晒的湿纸,是家家户户最独特的风景,走进一家的后院,恍惚间穿越千年多年前的古人造纸的劳作现场——简易古朴的木质工具、装纸浆的石槽、盛穰的石臼。匠人站在石槽边齐腰深的坑里,用竹帘熟练地从纸浆槽中不断“捞”出白色的湿纸,垒成堆压出水分后,由媳妇搬到墙根一张张贴上去晾干。

  而现在由于现代造纸工厂的冲击,手工造纸作坊为了减少成本,造纸的原料改用木浆制的废纸代替枸树穰,废纸大多是从印刷厂收购来的边角料,用废纸浆简易方便、成本很小,穰反倒成了一种配料。这种“回收纸”现在大多用作廉价的“烧纸”,因为吸水性好可作为医院产房的吸水纸,质量好的用来画画的白麻纸现在很少有人买了。

  当造纸机器在生产线上出纸时,北张村的纸匠依然年复一年地重复延续千年的古老造纸工序,一个家庭作坊每天大约造出十三四刀纸。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现在仅剩6户手工作坊。“家里人均只有三分地,地里的收成仅够家里人的口粮,所以手工造纸便成了家里收入的顶梁柱。现在这里40岁以下的男人都不造纸,嫌手工造纸累、枯燥、赚的钱少,都到城里打工了。”

  村头打浆作坊,是全村打纸浆的地方,现在也废弃了。如今,北张村几户造纸作坊到邻村用打饲料的机器打纸浆。邻村的贺家村也是,只剩下了村头一块记录造纸历史的牌坊。年轻一辈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村民们都想让自己的娃出去做大事。让纸匠们更尴尬的是,随着对白麻纸需求的萎缩和手工作坊的减少,过去天天见到的“穰商”,现在3年都很难见到一次。工具和原料的短缺、市场的萎缩、工艺传承的后继无人,都预示着传承了1000多年的造纸工艺将濒临失传的境地。

  古法造纸术即将成为传说

  2005年是“蔡伦纸”诞生1900周年,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受现代造纸工艺的冲击,手工造纸的用途和经济收入大大减少就是北张村等地方的古老工艺面临灭绝的根本原因。现在白麻纸每张几毛钱,而在国外展览会上每张高达6~7美元。据悉,在浙江、云南、贵州等地也存在着古老的造纸作坊,但像北张村还延续着蔡伦造纸法的地方却很少见。

  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大家都希望政府主导、村民集资,在北张村建一个展览馆或者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选一批青少年学习古造纸工艺,这可以增加村民的旅游收入,也让这种正统的蔡伦造纸手工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在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手工纸已经上升为一种高档工艺品用于文物展览,与这些国家相比,北张村的手工造纸却成了一种廉价的生产。

  世界造纸历史学会会员李仿是从北张村出去的研究专家,他提出“世界纸根在中国,中国纸根在长安”,得到了世界造纸历史学会众多专家的认可,北张村蔡伦造纸术跟《天工开物》中关于造纸工序的记载一模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发明造纸术的一个缩影。李仿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北张村建立“天下第一纸展览馆”,更好地弘扬保护纸文化,成为一个纸文化旅游景点。

  传统文化遗产等待抢救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评选专家、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遗产要防止外流。对以北张村为代表的古手工造纸工艺的保护,第一,要尽可能加大抢救力度,可以建立博物馆,将整个造纸工艺的流程全面记录、将工具等实物保存,更好地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第二,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保护力度,特别是防止少数外国人以参观为名进行“偷窃”。

  这是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是一种地方性的“文化知识产权”,要树立“国宝”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主任王建新教授认为,北张村为代表的传统造纸工艺完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对于北张村的造纸工艺要挖掘出它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价值,首先需要文保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全面的保护规划,投入经费进行扶持。要学习日本将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人作为“国宝”保护,使其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合忠说,勿从经济角度看待文化遗产。各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非常高,但一些地方也存在着重申请、轻保护,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地方都是从经济的角度看待文化遗产,“伸手要钱比谁都积极”,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视、保护得不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苑利表示,政府支持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级行政部门可以越俎代庖,这种行为不但会挫伤民间社团组织保护遗产的积极性。“民间事民间办”,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民间文化本色,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