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复 制浆造纸工程专家,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9年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12月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组副组长、副主任,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近年来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出版了《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中高浓度制浆技术与装置》等8本专著,参加编写过工具书多部。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并获得了26项专利。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被授予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当年学习力学,却歪打正着成为中国造纸行业中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面对传统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他以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向污染“宣战”,这就是被赞誉为现代“蔡伦”的陈克复院士。数十年来,他都倾心倾力于造纸工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并由此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师从名师,结缘造纸研究
“我与造纸工程研究的结缘,是源于师从我国著名造纸专家隆言泉教授。可以说是隆教授把我领进了造纸科学的大门。”陈克复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随后在天津科技大学教了12年书,从助教一直到教授。那时,他师从于隆言泉教授,当他的助手,开始了造纸专业的跋涉。隆言泉教授是我国造纸专业的老前辈,他对助手要求特别严格,“他要我全面掌握造纸流程,就要下厂去熟悉。我去天津造纸总厂实习了整整一年。”陈克复回忆说。每个工段实习一个月,在造纸的第一线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技术。隆言泉教授到北欧考察造纸,陈克复也随行。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他对造纸技术一步步深入了下去。
造纸是涉及化工、机械、仪表、材料、环境、生物工程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陈克复原先并非学的是造纸专业,但他结合自己的特长,从物理学、化工流体学、化工传递原理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制浆造纸工程,打开了新的思维方式。他在1979年开始发表纸浆流体力学方面的论文时,就已有了新概念的诠释。1984年出版《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专著(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在有关纸浆流体力学的论著中提出了鲜为人知的新概念,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因此在造纸界中影响很大。“当时在杭州、天津、上海、沈阳、北京等学会举办的专题讲座上,以及在不少造纸厂所作的学术报告中,用化工流体力学原理来分析理解制浆造纸技术,对造纸厂的技改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像我推荐的流浆箱锥管布浆器设计计算公式,就被不少造纸厂采用,并用于改造流浆箱的布浆系统。”
南下华工,开拓学术新天地
1993年,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备成立,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陈克复回到广东,负责筹建工作。作为我国轻工系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它能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这给了陈克复更大的驰骋空间,也就是他所说的“时代的机遇”。
改革开放促使广东的造纸业迅猛发展,在全国仅次于山东、浙江,位于第三。外部的推动使得对浆纸行业深入研究的要求更加迫切,由此,陈克复在华工的教学科研,比任何时候都来得繁忙。他的成果也涌泉而出:“中高浓度纸浆流体化理论研究”于1994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高浓度制浆技术与装置(专著)”于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效高白度漂白技术与中高浓度新型漂白设备研究开发”于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克复认为,造纸是循环工业,也是技术资金集中、特别耗损能源的工业。如何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是造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他特别关注的方面。谈到广东造纸业的现状,他表示,广东由于地理优势,很多大型纸厂用的原料主要是废纸,相对污染小些,依赖进口废纸的量很大,对价格很敏感。“广州每人每年纸消耗量为150公斤,按照1000万人计,每年消耗150万吨,约为100亿元产值。如果将把这100亿元作为自己城市的工业,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亮点。毕竟,现代化的生活是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纸了。造纸工业是循环工业,只要控制得当,废纸再生利于环保,不像有的项目造成二次污染。”
倾力研究,向造纸污染宣战
2003年,陈克复当选我国造纸行业中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花甲之年当选院士,他想得最多的还是“责任”二字。他要竭尽所能,帮助行业进步。他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向污染宣战的。陈克复说:“当选院士就意味着我有一种新的责任和鞭策。”和先前一样,他还是那么勤勤恳恳,目光远大,虚怀若谷。
陈克复长期从事轻工、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工程方面的研究方向有中高浓制浆技术、纸页成形技术、涂料与涂布技术、废纸脱墨技术、制浆造纸工程清洁生产新技术与装备;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涉及化工流体力学、纤维悬浮液流变学;主持并完成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在相关领域均获得了重要成果。特别在制浆造纸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的高新技术的普及与研发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瓶颈”约束问题,促进造纸工业持续发展,他一直提倡实施中高浓技术以取代低浓制浆方法,并在中高浓制浆技术中取得了原创性、实用性的重大成果,研制成功中高浓纸浆少污染漂白技术与成套装备,为我国造纸工业清洁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纸浆流体力学及流变学的发展创造了中浓技术,国外称为MC技术。2002年,他与陈中豪教授联手研发的“中高浓度纸浆少污染漂白方法与装置”荣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这不仅是2002年广东省惟一的技术发明奖,也是造纸学科首次获得该项荣耀。此发明推广后,我国的造纸厂就能在中高浓度条件下,采用氧气和过氧化氢为主要漂白剂漂白,每吨纸浆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不会超过2公斤,并且能够节水60%,节约热能和电能30%-40%。业界专家对此评价为,中浓技术的研发对全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是使制浆造纸过程产生变革的重大创新,关于中浓技术的理论研究至今仍是造纸科学研究的前沿。陈克复也多次作为专家参加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并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推广相关技术。
近年来,陈克复作为主持人或主持人之一,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1988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专利优秀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
印象
态度谦和,治学严谨
“科学技术研究是没有暴发户的,唯有长期去耕耘和积累。”作为中国造纸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给人的印象是十分谦和的,而且非常认真。在从事造纸专业教学研究40多年的厚实积累中,他始终兢兢业业。至今,他已培养了40多名博士,其中很多都已成为造纸行业的优秀科技人才。“我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作为老师,他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因此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观点
造纸需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造纸是传统行业。我国有4000多家造纸厂,真正现代化的、年产30万吨以上的,也就20多家。年产5-30万吨的,也不过70多家。提升整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陈克复的报告《中国现代造纸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中说到了造纸行业应该淘汰落后的技术。他表示,“资源与环境”问题是约束我国工业发展的难题,造纸工业更是如此。“可以说,我国造纸工业如不解决好‘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为此,他多次在造纸学界的相关会议上,呼吁造纸行业企业应更重视其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多学科结合成就造纸学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陈克复毕业于复旦大学,学的是力学专业,但成果却出自造纸专业,并当选为造纸学界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此,他表示,我国造纸工业是传统工业,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也同样是老专业,因此我国造纸科技领域就拥有人数众多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拥有一批有丰富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多年来我国造纸科技工作者为造纸工业的发展、为造纸科技的进步而拼搏、奋斗、奉献。“我从进入造纸科技领域后,就一直向他们学习,向广大造纸工作者学习。我体会到造纸科技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造纸工艺学,而是涉及到化工、力学、机械、控制、环境、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密集型学科。在国外,从事造纸领域科技工作的专家中就有不少物理学博士、流体力学博士、机械工程师等。从现代造纸技术的角度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将有更多的相关学科人员来到造纸科技领域工作。在我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8年的时间中,就有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近十位科技人员来学院工作,表现都很出色。”
“我希望造纸科技专家们要欢迎、支持、帮助其他专业领域背景的科技人员,也希望作为非造纸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加倍努力,尽快熟悉工艺技术,发挥自己的特长。要知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只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才能创造出重大科技成果。”
说创新
在学习中创新很重要
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陈克复的观点是,应该进行消化吸收,但只进行消化吸收还不够,应该为“学习———创新”。“从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中得到启发,研发出符合国情的创新点,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符合国情的新技术装备。这一点,日本、韩国的经验值得学习。”他表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世界是一个大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把引进看为唯一出路,热衷于引进。国内能生产的就不要重复引进。
谈技术推广
需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陈克复认为,关于某一领域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某一技术的推广,一般来说,快则需要几年,慢则需几十年。“中浓技术是解决造纸工业水资源问题与废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技术。造纸工业先进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中浓技术,也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到90年代末,才基本实现了中浓化,从而使他们的造纸工业大幅度降低了每吨浆纸的水耗和能耗。而我国造纸工业每吨浆纸耗水量和能耗分别为世界水平的5倍和1.5倍。”
该技术和装备推广普及比较缓慢,陈克复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化能力发展缓慢,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这有体制、科技人员能力等多因素影响。造纸中小企业其技术路线还未向清洁生产、与环境协调的方向发展,我国用于工业的水耗、能耗、环保等法规过于宽松,执法也不力。同时,面临国外先进技术及装备的压力和挑战,由于加工能力、加工技术、价格等因素影响,国内装备还达不到可以与国外先进装备竞争的程度。
陈克复表示,经过多年的宣传普及与引进,中浓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造纸行业中已取得很大进步。尽管从技术性能看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中浓输送装备、中浓混合装备、中浓洗浆机、中浓漂白设备、中(高)浓碎浆机、中浓打浆等等,我国均能设计制造,且可以达到年产20万吨产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