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湖南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会上强调,要从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为建设绿色湖南提供强大保障。
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主持会议,省领导杨泰波、石玉珍出席。
会议透露,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方面三项指标均超过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累计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1.79亿亩,占总任务的99.6%;发证面积1.78亿亩,占总任务的99.1%;调处山林权属纠纷12.6万多起578.35万亩,占总任务的91.8%。
同时,在配套改革方面,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基本解决了林农对林木的采伐难问题。
绝大多数县市都成立了林权交易机构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逐步规范、顺畅;林业、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相继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方案,扭转了林业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全省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人员经费基本纳入了财政预算,较好地解决了林业基层单位的后顾之忧,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会议介绍,目前,全省共完成林权登记宗地2821万宗,发放林权证1054万本,集体林地产权到户率达93.6%,其中家庭承包占78.3%,农民对林改工作的满意率达99.3%。
“林改”激发了林农和社会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近3年,全省每年造林都在300万亩以上,本年度达到394.5万亩,为全省完成造林任务最多的一年;全省每年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20亿元以上,“上山致富”已成为人们增收的重要途径。
据调查统计,近两年,全省林改地区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到900元,较之改革前增长一倍。同时,“林改”以来,林农爱林护林意识增强,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全省森林火灾次数、受害面积、林木损失三项指标明显下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13%,森林蓄积量达到4.16亿立方米,湖南森林资源增长进入最快时期。
徐守盛充分肯定全省林改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林改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内生动力逐步释放,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深入推进林改。
一要全面完成主体改革扫尾任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各级各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对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的督查指导,实行精细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山林纠纷尤其是跨行政区域的“老大难”纠纷的调处力度,及时解决改革中的盲点和问题。
二要深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努力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继续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着力破除困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三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增强农民兴林致富能力。跳出“就林业抓林业”的惯性思维,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楠竹等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积极培育现代中药、生物制品、特色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把地方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把林业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
徐守盛强调,林改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与主体改革相比,深化各项配套改革任务更为艰巨,必须上下一致、凝心聚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林改、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做法,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对主体改革进行“回头看”,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勘界发证质量不过关的,要认真整改,依法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加强流转监管,切实保护流转各方合法权益,确保不因林地流转留下纠纷隐患。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协同推进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确保林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会议还表彰了一批全省林改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