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时隔1800多年,这一传统手工艺至今仍然在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流传。
滩头镇狮子村贺胜永今年76岁,祖辈均以手工造纸为生,他从事传统手工造纸业已有61年,家里有一个规模较大的作坊,工具齐全,除了父子俩自己动手造纸,贺家还请了3个帮工。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从蔡伦的造纸术流传下来的。手工造纸以毛竹为原料,毛竹经过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十多道手工程序变成纸,这一手工纸又称“土纸”,按用途分主要有文化用纸、生产用纸、卫生用纸和祭祀用纸四大类。最著名的“土纸”是供毛笔书画用的宣纸。其次还有大千书画纸、凤翔书画纸和毛边纸、连史纸、玉扣纸、高丽纸等文化用纸。这种手工纸以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匀平整和色泽耐久而驰名中外,往往具有机制纸所无法具备的某些特征。
历史上,隆回滩头土纸造纸业遍布滩头西、南、北三个方位,当地四季常青的楠竹,特有的地下溶岩水质,成就了滩头土纸的盛誉,并由土纸演绎出滩头年画、色纸、香粉纸,即所谓“滩头三绝”。
在贺家作坊里,笔者看到父亲贺胜永熟练地捞纸,儿子贺美红负责在火墙上焙纸。父子俩生产的土纸曾远销日本,受到外国人的称赞。但贺胜永现在有些顾虑,他感觉这一“弄饭吃的传统手艺活”越来越不值钱。因为会造纸,年轻时,他一天的工分能抵三个甲等劳动力。如今,经济发达了,可手工造纸工艺不能改变,辛辛苦苦干一天,还是只能赚几十元,很少有人愿意来当学徒。生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里,贺氏父子难舍这份祖业。
可喜的是,手工造纸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政府正准备投资发展这一传统行业。儿子贺美红听到这个消息,干脆扩大作坊规模,誓将手工造纸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