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陕西1900多年前手工造纸技艺寻访记
 
http://www.paper.com.cn  2012-01-10 中国文化报

  北张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乡境内,为秦岭北麓、沣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这个距西安市区仅30多公里的村落,至今仍保留着1900多年前的手工造纸工艺——楮皮纸制作技艺。日前,笔者来到北张村,对这里的造纸技艺进行了考察。

  与其他地区的 古法造纸术有区别

  据考证,北张村造纸术源于西汉时期,“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这首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北张村民谣,成为当地造纸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至今北张村的纸匠们仍使用着原始、简单的工具,制造着纯天然的楮皮纸。这里生产的纸韧性好、耐保存,在上边写字作画,数百年后拿出来仍光鲜如初。

  经考察,北张村造纸术和已发现的国内其他地区的古法造纸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目前,除北张村造纸术外,已发现的其他的古法造纸均分布于我国南方,如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联合申报的皮纸制作技艺,四川、浙江联合申报的竹纸制作技艺等。虽然在我国北方,新疆的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它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法造纸技艺,无论是原料的采集还是制作过程,都和内地的造纸技艺有显著区别。因此,北张村造纸技艺是目前分布在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汉族古法造纸技艺。其次,南方的造纸术多以竹子、杉根作原料,而楮树则是北张村造纸术的唯一原料。此外,南方造纸术中的一些步骤与北张村造纸术也有所不同,如贵州贞丰县小屯皮纸有烤干的程序,北张村则是自然晾干。

  全村仅剩6户造纸人家

  在古法造纸兴盛的年代里,北张村村民几乎家家造纸,是名副其实的“纸村”。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手工制纸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匠人的收入也随之下滑,年轻人不再留恋这个“老古董”,外出打工,老一辈人也不想让晚辈学这种“没前途”的手艺。如今在北张村仅剩6户造纸人家,比较知名的是张逢学和马松胜。

  张逢学已年过七旬,他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再过十几年,这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手艺肯定会消失。”老人的话语间透露着无奈与伤感。现在,他每天给儿子提供纸浆,30多岁的儿子张建昌在后院捞纸,儿媳晒纸,每天销售的纸张能卖60元左右。

  马松胜17岁就随父亲学习造纸,已干了30多年,是村中公认的手艺较高的匠人之一。如今马松胜一家有三口人参与造纸工作,一年大约有6000多元的收入。马松胜说:“我做它主要是对它有感情,我不强求儿子继承这门手艺,因为太辛苦。”每天早上8时起,马松胜就要开始工作,吃过晚饭后还要和妻子一起揭纸。“造纸的整个过程有18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一道都不能少。”马松胜说,捞纸前还有一系列相当繁琐的备料过程,一般要耗时5天左右,这些工序必须手工完成,若借助机械,就会破坏纤维的韧度,影响纸张质量。

  据悉,北张村的纸匠目前每天大约能生产十三四刀纸(100张/刀),每张纸仅售0.25元。由于现在人们大都改用宣纸,他们生产的楮皮纸基本上没什么人用了,“偶尔会有西安美院的师生来买,还有一些游客买回去一些,但只是收藏而已,销量有限”。

  仅靠简单的宣传是不够的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楮皮纸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逢学和马松胜也已分别被评为该项目的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政府还为他们发放津贴,用于这一技艺的传承。

  同时,在社会各方和媒体的助推下,北张村造纸技艺的保护也得到了长安区政府的重视,他们初步规划在5年内完成北张村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流程、传承人、原生态劳动工具、秦岭楮树种植区和沣河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工作,使这一手工技艺形成良性的自我保护机制。目前,北张村造纸术的保护状况已有所改观。

  在访问中,北张村的村长希望能以政府主导、村民集资的方式,在北张村建造一个造纸术展览馆或者博物馆,同时选派一些青少年学习古法造纸工艺,让这一北方少见的造纸手工技艺代代相传下去。

  近年来,社会各界也为“楮皮纸制作技艺”传承的事纷纷建言献策。长期从事纸史研究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认为,想要改变北张村造纸技艺后继无人的境地,仅靠简单的宣传是不够的,应该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和工艺价值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