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下,世界造纸工业已纷纷走上绿色低碳之路,通过废纸利用、林纸一体化,采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中国造纸行业却一直被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困扰,35%的落后产能,生产水平非常低,污染能耗非常大。
“环境、资源、结构是近年来制约造纸工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根据不久前出台的《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5年正是破解上述瓶颈的重要时期。《规划》提出,造纸工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传统造纸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造纸工业转变。
深度减排面临三重门槛
落后产能多,污染强度大,产能增速快
为摘掉污染“黑帽子”,过去5年造纸行业下了大力气。“十一五”期间,造纸龙头企业率先做出绿色承诺,提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关停制浆造纸企业2000多家,淘汰落后产能1000余万吨;已建成的先进产能的质量、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负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造纸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95.2万吨,比2005年的159.6万吨降低40.4%,排放强度由万元产值0.069吨降至0.018吨,降幅为73.9%。
但作为COD排放第一、氨氮排放第二的重点控污行业,造纸行业未来的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产能仍占35%左右,是行业主要污染源,COD排放量约占行业排放总量的47%,难以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要求,急需加大改造或淘汰的力度。
“产能增长快,工程减排空间收窄等因素也给减排带来较大压力。”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张震宇副处长分析认为,首先,造纸行业单位产品排放强度要高于其他行业,未来工程减排空间大幅收窄,管理减排和技术减排等进一步考验企业。其次,根据相关规划,造纸行业“十二五”产能将达到1.2亿吨,比“十一五”增加约1/3,这同时意味着排放增量较大,消化增量的压力加大。
当然,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落后产能和超标排污。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坦言,造纸行业小企业多、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造纸行业小企业达到3303家,企业平均规模偏小,不到1.45万吨(大型龙头企业除外)。
近年来,造纸行业淘汰落后的力度一直不减。但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以往核查发现,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存在一定“水分”。统计显示,2011年1~9月,造纸行业产量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13.6%。“为什么产能没有明显增加,产量却在9个月内增加了1000万吨,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实际产量大幅增加,暴露了淘汰落后工作中非常严峻的问题。”她说。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淘汰落后涉及财产损失、职工就业、财政收入等多方面问题,职工安置困难多、难度大,随着未来淘汰工作力度的持续增大,涉及人数会更多,给地方财政造成的压力也会加大。目前,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配合机制没形成,政策措施没执行到位,有不少地方至今还没有建立淘汰落后产能财政补贴的专项资金。
深度减排潜力从哪儿挖掘?
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新建项目将实行总量前置审批
根据《规划》,2015年,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12%,氨氮排放总量降低10%,实现增产减排。这一目标如何实现?造纸行业已经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入减排怎么挖掘空间?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对钢铁、电力、造纸、印染四行业实行行业总量控制。张震宇指出,对上述重点减排行业,国家将提出针对性的、较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除了继续进行治污设施建设外,管理、技术的减排潜力挖掘成为重点。”
造纸工业新的排放标准从去年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对行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挖掘减排空间,首先是要推进全行业的深度治理,加强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张震宇透露,“十二五”期间,造纸企业没有上碱回收设施的一定要“补课”。除此之外,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针对性措施。比如效仿污水处理厂、电厂,对造纸企业实施全过程中央控制,加强对生产工艺、污染治理设施重要运行参数的记录和控制。做到治污设施运行情况要可见可控,要实时记录。
只对排污口进行浓度监测,即使是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也会留下弄虚作假的空间;而如果掌握治污工艺关键参数和历史数据,则可以及时全面掌握治污设施运行情况,为高效的环境监督执法提供依据。“这是对造纸企业环境监管的一个思路。至于具体的技术细节,参考哪些关键参数,要靠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我们正在和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张震宇表示,这并非给企业套紧箍咒,实际上是为先进企业营造一个规范公平竞争的环境。
由于密度大,布局不合理,环境容量小,出现造纸企业都达标仍污染的局面,怎么办?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思路转换将着眼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根据《规划》,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华南沿海地区等造纸工业主要产区,“十二五”期间要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调整与治污并重。黄淮海地区要严格控制造纸工业的用水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通过淘汰落后获得增量。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工业企业排放首先要达到浓度控制的要求,同时要符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在总量控制的思路下,新建制浆造纸项目将实行总量前置审批,如果地区没有总量,原则上不予通过。那如果某城市多建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获得的水污染物减排指标可不可以调剂给新上制浆项目?过去也许可以。但在未来,这类权宜之计将可能不再行得通。
“造纸行业新上项目的排放指标必须来自行业内部。”张震宇透露,他们在研究制定对造纸、印染、电力、钢铁等行业的新建项目总量管理办法,新上项目排放指标必须来自行业内部,比如落后产能淘汰,或者其他企业减排潜力的挖掘等。“将指标给更加先进的产能,有利于优化行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从区域来看,如果没有排放指标,行业发展必然要受到约束。他同时透露,超标排污的处罚已经明确,“十二五”还将探索超总量排污的处罚措施。
深度调整到了最佳时间
淘汰与建设,双动力推动纸业绿色发展
由于受到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约束,世界造纸工业正在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功能化、生产清洁化、资源节约化、环保低碳化、林纸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以及绿色发展的特点。而我国造纸行业整体水平距此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原料供求矛盾大,自主创新能力弱,落后产能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企业偏小,结构不合理……”业内专家表示,困扰我国造纸行业发展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这也是《规划》为未来5年造纸行业提出的要求。“要从解决量的问题到解决质的问题、效率的问题。要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
钱桂敬指出,节能减排是促进造纸工业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而当前供略大于求的行业供需状况也给了造纸行业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是深度调整的最佳时期。”“产量满足需求,行业技术装备发展差距大,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国造纸业已经到了‘破旧立新’的时期”。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李耀给出的建议是:应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推进现代绿色造纸工业进程。
李耀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是“十一五”以来造纸行业的主旋律,也是未来造纸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这是造纸行业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效的行政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但成本和环保的压力将是从“被动淘汰”转向”主动淘汰“的根本。
《规划》将造纸行业定位为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未来5年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防治污染;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排减污;着力加快解决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问题。
“造纸行业污染大户的名声要得到改变,任务非常繁重。”钱桂敬指出,“十二五”造纸工业要为现代产业体系打好基础。首先是提高创新能力,人才、资金等各种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制定发布技术进步指南,为形成造纸工业技术路线图打好基础。要依靠技术进步,必须让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清洁制浆、生物质能源、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续深入,量化淘汰指标,明确退出机制。“十二五”要淘汰落后产能1000万吨以上,高度重视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结构调整。要推进造纸企业多渠道回收化学品,促进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造纸制浆产能仍占35%左右,是行业主要污染源,COD排放量约占行业排放总量的47%,难以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要求,急需加大改造或淘汰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