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业的绿色改变活动于7月9日-11日在广西举行,旨在传播绿色环保理念,以最佳实践影响更多人士关注、参与和见证中国纸业的绿色改变。气候组织、全球环境研究所、达尔文自然求知社以及热心环保事业的诸多志愿者们共同踏上了“绿脚印”之路。观察员们在广西林业专家的陪同指导下,对广西的人工林经营、环保制浆、社会反响等课题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作为此次活动的合作伙伴,APP(中国)及广西金桂浆纸也参与其中,与《财经》杂志共同见证“林浆纸一体化”的实践如何带动造纸产业从困境走向成功的绿色改变。
《财经》杂志高级观察员兼副总经理张燕冬在参与整个活动后表示,“此次‘绿脚印’广西行主要关注造纸业的绿色改变话题,从广西林浆纸一体化的建设、人工林的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涉及到的社会影响等,我们进行了观察和思考。《财经》杂志这几年非常关注这方面的话题,也希望通过对这些话题的传播,引起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今天,当我们走进广西时,我觉得仅仅谈论环境问题不够了,我们应该把它跟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效益这三方面结合,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有意义。”
“夕阳产业”到“朝阳产业”
APP(中国)政府及媒体事务总监张文展先对传统造纸与现代造纸进行了对比。张总监将传统造纸业喻为“夕阳产业”,常被称为“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性)产业,国家正在关停并转;而将现代造纸业喻为“朝阳产业”,属于“两型一绿”(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产业),能成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应鼓励健康科学发展。“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纸和纸品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已经从‘造纸古国’走向了‘造纸大国’,而要继续向‘造纸强国’迈进,少不了领先企业的领头示范作用。目前中国人均年用纸量约70公斤,发达国家约300公斤,中国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要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APP愿为此多尽一份心力。”接着他分享了APP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
APP广西的金桂林浆纸项目是“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的一大例证。金桂浆纸总经理李俊逸介绍到金桂浆纸采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设备和应用技术,在试运营后的一年之内就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金桂浆纸任文斌处长则进一步补充,金桂制浆生产线自投产以来所需的原料全部来源自己的林基地。
科学经营 可持续发展
桉树是广西重要的商品林树种,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但面临不少质疑。广西大学林学院院长温远光教授介绍道,桉树人工林虽有减少生物多样性的风险,但这与桉树无关,其他人工林也同样存在。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干扰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林分的年龄和结构等。因此科学发展桉树人工林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而目前广西在营造桉树人工林方面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
APP中国林务总经理朱开福在互动论坛中的介绍到:“广西营林的成功关键在于坚持科学营林,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做好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等工作,科学营林包括科技育种、科学栽植、抚育、科技管护与科学采伐等。”
从事广西人工林建设研究多年的黄永教授回顾了广西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十年的建设成效,在加速人工林资源培育、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和助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如原料林基地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间接保护了生态公益林;同时增加了森林碳汇,2010年,广西的森林固碳量4870万吨,生态评估价值9000亿元。
全球环境研究所王爱民观察员代表参加此次考察的NGO表示:“人工林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能够增加木材供给,但在人工林经营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经营活动对生态系统和对当地社区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