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桥横跨东江南北,桥下的东江干流沿北面流经中堂,桥洞中数十年如一日往来穿梭的运沙船,与江南大桥一同见证了中堂造纸业的光荣与梦想。
正是蜿蜒流经全镇的东江干支流,孕育了中堂造纸这艘产业巨舰,在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水乡片,这颗明星则显得格外耀眼。从始建于1958年的东莞糖厂造纸厂,到1976年首家村办造纸企业潢涌造纸一厂,再到1994年唯一一家全外资企业东莞理文造纸厂,造纸业的发展与蜕变承载了中堂人的工业化之梦,也使其成为中堂镇的一张名片。
华南理工大学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院长何北海曾说:“广东造纸希望在东莞,东莞造纸希望在中堂。” 那么,在水乡一体化背景下,这艘产业巨舰将驶向何方?《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实施方案》勾勒出的美好蓝图,已让中堂造纸触摸到新的憧憬与希望。
集体企业引领行业起步
上世纪60年代,方兴未艾的制砖业是中堂工业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作为中堂乃至东莞造纸业的起点,于1958年成立的东莞糖厂造纸厂虽未能带动造纸业的全面兴起,却成为了中堂造纸业勃兴不可或缺的前奏。
“当年糖厂确定利用糖渣造纸的项目后,5月18日从新塘农场调入下放干部55人,10日后,于28日派往广州纸厂学习。”据东莞糖厂造纸厂记载,他们先用菜刀剁烂蔗渣,后以石磨作打浆机,再用木框筛网人工抄纸代替抄纸机。经过一百多天的努力,终于在当年12月下旬试制出东莞糖厂第一张以蔗渣为原料的土纸。“正是当年东糖造纸厂打下的技术底子,为造纸业在中堂的全面兴起奠定了基础。”中堂镇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袁庆超感叹道。
与其他镇街“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招商引资不同,中堂造纸业的兴起并未过多借助外资的力量。“到1994年,中堂才引进了唯一一家全外资企业——东莞理文造纸厂,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堂造纸企业一直都是以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没有太多地引入外资。”袁庆超说,在中堂造纸业起步的阶段,潢涌村开始崭露头角,并走上一条不同于东莞诸多镇村发展模式的独特道路,也对其后中堂造纸业的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介绍,潢涌村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想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但都因投资环境差,处于路尾、电尾和水尾之地,使许多外商视察后再不回头。招商不成自己创,党支部下定决心自求发展。继1976年首家村办造纸企业潢涌造纸一厂落成之后,当时全村最大规模的潢涌造纸二厂也在一种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建成投产。时任造纸二厂厂长的黎灿辉回忆:“那时候(1987年),除了建厂资金不缺外,无论是造纸技术还是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为此首先专门请来莞城造纸厂的技术人员对村内造纸人员进行培训,然后还派出村内学历较高的青年到华南理工大学的造纸专业脱产培训。”到1990年,中堂已有6家造纸厂,年产量10万吨。
2001年,潢涌造纸二厂成功改制成潢涌银洲纸业有限公司。随后,金洲纸业有限公司、建晖纸业有限公司、建桦造纸有限公司相继建成投产。而这四家大型纸企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管理人才、技术力量的积累和外溢,不断为中堂造纸注入新的产业力量。
东莞市有利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满贤的经历颇具代表性。198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黎满贤进入潢涌造纸二厂做学徒,对于当年中堂造纸业的状况,黎满贤仍历历在目。“当年市场竞争不大,纸厂大多是用小纸机,厂里也只有一两百人。但后来很多厂做大之后,把中堂造纸业的发展带动了起来。”2000年,黎满贤离开造纸二厂,创办了有利纸业,开创了新的事业。
从齐头并进到一枝独秀
在袁庆超看来,造纸业能够在中堂得到蓬勃发展,除了东江干支流丰富的水源,还有赖于两个独特的优势。“一是东糖造纸厂留下的技术底子;二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泥业衰败之后大量涌入造纸业的资金。”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堂水泥业与造纸齐头并进,同为全镇支柱产业。那时候,中堂水泥企业达到26家,水泥年产量达250万吨,年产值逾8亿元。一个水泥厂一天利润高达10余万元。但1995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却使水泥跌破成本,水泥业一蹶不振。
“大量资金从水泥业抽出,自然就投入了另一支柱产业造纸业。”袁庆超说。同时,纸制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同力纸业董事长袁顺德回忆,从1993年开始,同力造纸厂就迅速发展,日产量达10多吨,年产量达4000多吨。“工厂都没有库存的概念,最旺的那几年,都要客户先给钱再造纸。”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莞电子、服装等行业大量外资的进入,也为中堂造纸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大量产品需要出口,衍生了对包装用纸的需求,趁着这个机遇,中堂造纸业在1995年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金洲纸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称。
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后,造纸业也成为了中堂人参与度最高的产业。袁庆超透露,目前中堂镇7.2万本地人口中,从事造纸及相关产业的超过2万人。
随着大量资金和就业人口涌入造纸业,中堂造纸产业链不断延伸,现已逐步形成以箱包机制纸等再生纸品为主,瓦楞纸板、纸箱、纸袋等下游加工产业链配套,并带动废纸回收贸易、造纸化工、机械零配件等行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原料供应——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并带动房地产、仓储、物流、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产品方面,目前形成了以工业用纸、包装用纸为主,特种纸、生活用纸为辅的格局。”袁庆超透露。
2011年,中堂镇已有造纸企业28家,造纸生产线104条、多层高速纸板生产线24条,产值达10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6%。整个珠三角纸制品年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东莞占了三分之二的体量,而中堂则占了东莞纸制品市场超过40%的份额。
除面积仅为0.8平方千米的江南社区外,中堂全境皆位于东江北干流南岸,而中堂大部分造纸企业也正是沿东江南岸及支流而建。袁庆超说,除潢涌村以外,近年来吴家涌、槎滘等地的造纸业也已逐渐形成气候。
差异化发展打造纸品强镇
自2000年以来,中堂造纸业步入调整期,新增厂家不多,但规模迅速扩大。“为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和节能降耗水平,各大纸企都加大了技术改造的投入,很多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甚至占到企业总投入的三成。”袁庆超介绍,目前中堂纸业已基本完成原料和排污的升级,从排污方面看,镇内一批有实力的造纸厂所生产的废水80%到90%能够做到马上回收利用,并对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即时处理。
另一方面,以废纸为原料的再生纸生产,也能够大幅降低能耗。以潢涌为例,据专家估算,每造1吨纸需要4立方米的木材,约3棵树,而回收一吨废纸,能够生产0.8吨再生纸,潢涌造纸近90%的后料采用再生纸。“按200万吨的年产能计算,相当于每年使约675万棵树免遭砍伐。”金洲纸业一位负责人不无骄傲地说。
“全面统筹规划好内河涌清淤、河道污染源治理、面源清理等工作,同时对上游污染源治理方面强化监管措施,为水乡的环境提升共同努力,做到多管齐下,同步实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堂镇党委书记袁东平的话语铿锵有力。
袁庆超认为,《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实施方案》的发布对于目前的中堂造纸业恰是一次契机。据了解,中堂镇明确了在水乡地区统筹发展中的初步定位:发挥纸品专业镇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优化工业发展,立足水乡特色文化,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建设富有水乡特色的现代滨江新城。
袁东平也表示,中堂将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继续以打造绿色纸品强镇为目标,配套发展纸品批发市场,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