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启示录
 
http://www.paper.com.cn  2012-12-10 《民主与法制》周刊

  9月11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协商会。王玉庆委员所作《妥善处理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认真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张来斌委员所作《建立健全事关民生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的发言,都针对7月发生的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和江苏启东污水排海项目引发的两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表了意见。

  其实,近年来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仅从2007年算起,引起较大舆论关注的,就有:2007年6月福建厦门PX项目引发“集体散步”事件;2008年8月云南丽江兴泉村水污染引发村民冲突事件;2009年11月广东番禺兴建垃圾焚烧厂引发群众抗议事件;2011年8月辽宁大连PX项目引发群众抗议事件;2011年9月浙江海宁丽晶能源公司污染环境引发群众抗议事件;2011年12月福建海门华电项目污染引发群众堵路事件;2012年4月天津PC项目污染引发群众“集体散步”事件,然后是2012年7月初的什邡事件和7月底的启东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可以发现,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相较于其他群体性事件,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政府的应对和控制能力薄弱。而且最终解决无一例外都是以当地政府迅速宣布停建污染项目,事件才得以平息,这样的演变模式可能会“鼓励”今后更多的此类群体性事件。

  这些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许多思考:相关项目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地方政府是否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倾向?这些项目当初的环境影响评估是否完善?政府的决策是否公开透明?与其事后维稳,为何不事先让公众充分参与?公众的群体行为是否全都理性、合法?为何群体性事件总是夹杂着“打砸抢”行为?政府对突发事态应如何应对?“一闹就停”是否会进一步丧失政府公信力?

  让我们解剖什邡事件和启东事件这两只麻雀,从中寻找一些答案。

  什邡事件

  2012年6月29日,四川什邡市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举行开工典礼。这个项目是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宏达集团筹建的,主要是利用公司在西藏开发生产的矿石原料,拉到内地进行加工提成。项目投产后,将年产钼4万吨、阴极铜40万吨、硫酸180万吨,每年伴生回收黄金10吨、白银500吨,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亿元,利税超过40亿元,解决当地约3000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400亿元,提供辅助就业机会近1.5万个。因此,宏达钼铜项目成为了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和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也是什邡历史上首个百亿级投资项目。

  2012年3月29日,宏达钼铜环评报告,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复。4月27日,有网友便在QQ空间发表《什邡,不久的将来或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县》,矛头直指这个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后,钼铜项目污染成为QQ空间、一些QQ群、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的关注热点,进而也成为微博热点。随着在网络上的不断升温,当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项目的污染问题。很多人担心,这个冶炼厂将造成严重污染,危及该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6月30日上午,部分群众在市委附近聚集抗议。7月1日,有许多中学生到市委请愿,家长也来了。学生们拉着横幅在街上游行,上面写着“我们可以牺牲,我们是90后”“还我新什邡”“宏达钼铜厂,滚出什邡”等标语口号。7月1日晚,在什邡市委和附近广场聚集的群众已经相当多,经当地干部宣传疏导,夜深人群才逐渐散去。

  7月2日上午,什邡市民在宏达广场附近越聚越多,表达抗议。中午,什邡市发布通告:“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责成企业从即日起停止施工。”“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理性对待钼铜项目建设。”但聚集人群不仅没有散去,反而不断增加,下午虽下起了雨,人还是越聚越多。17时许,开始出现打砸事件,一辆警方广播车被砸毁推翻。官方调动绵阳、德阳、成都大批特警来到什邡。警察们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警棍与市民展开拉锯式的推搡。

  晚21时30分左右,什邡市长徐光勇、公安局长何渝相继表示,市政府决定停止宏达钼铜项目建设,要求群众“迅速离开,否则后果自负”。但聚集的人群还是越来越多。22时许,警方发射催泪弹。来自德阳、绵阳、成都的特警开始驱逐广场人群,并抓捕了一些投掷石块、矿泉水瓶的年轻人。此后,人群逐渐散去。

  7月3日上午9时许,什邡市公安局发布《关于严禁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通告》,要求立即停止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凡煽动、策划、组织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或打砸抢的人员,限通告之日起三日内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争取从宽、从轻处理。对拒不投案自首者,一经查实,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惩处。”

  但当天人群并未减少,还在不断增加。据现场参加抗议的市民讲:“原因主要是头天晚上抓了很多人,而且大多是学生。”群众要求放人,尤其是要求释放被抓学生。11时许,突然听到巨大的爆炸声,一些市民受伤,被送入医院治疗。有市民在爆炸现场捡到了比烟盒稍小一些印有“强光爆震弹”标签的弹片。

  下午,什邡官方决定:不仅停建,而且什邡不再发展这个项目。但当晚,人群依然大量聚集,还是要求释放被抓学生。

  7月4日凌晨,什邡市新闻办公室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安机关对在什邡宏达广场打砸、推翻警车的钟某、李某、刘某等三人予以刑事拘留;对强行冲击警戒线,向执勤民警投掷花盆、砖头、石块等杂物的洪某、周某、钟某等三人予以行政拘留;其余21人经批评教育,认清所犯错误,具结悔过后,于7月3日晚23时已全部释放。并对受伤群众、民警和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治疗。

  公告后,人群逐渐散去。此后数日,仍偶有人群聚集现象,但人数逐渐减少,事件终告平息。

  公众环境权益应如何维护

  全国政协委员王玉庆在全国政协此次专题协商会上指出,我国已进入一个环境问题敏感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严重,而群众的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愿望日益强烈,两者矛盾不断累积。再加上政府处理这些问题不论从制度上、认识上和应对实践上,都准备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从认识上来说,有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重经济、轻环保,为体现政绩招商引资往往降低环保门槛,在环境问题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企业的代言人。很多污染问题直接影响群众健康,突破了人民群众的心理底线,而有的领导同志没有坚持以人为本,忽视民意,对群众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强烈愿望,认识严重不足。

  从什邡事件来看,4月底就有网民开始关注钼铜项目,什邡官方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其后三个月面对网络上汹涌的民意,官方仍然没有做多少情绪疏导、信息沟通的工作,直到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也应对失当。7月2日晚发射完催泪弹后,立即让大批警察冲过去,结果警察也受不了催泪瓦斯的强烈刺激,不得不又急忙退回来。7月3日晚又使用强光震爆弹,是否确有必要,使用方法是否正确,没有看到进一步的分析。事件发生前思想准备严重不足,发生后在处置上又很不得当,以至于两三天内人群越聚越多,事态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

  什邡事件也反映出当地政府公信力的缺乏,与群众的有效沟通不够。除了在环评环节,在项目立项及审批后,一直到开工建设,在环境问题上都缺乏与当地群众的及时沟通。

  对于环评环节,环境问题专家马军认为,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在审批时去考量什么,而是整个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在需要作出重大的调整。现在的环评很多时候是走过场,缺乏信息的公开、公众的参与,很容易受到压力和诱惑,环评的科学性以及整个环评的质量会受到挑战。

  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将环评的过程进行根本的调整,能够与国际接轨,让它变成一个利益各方充分参与的过程,用民主的选择去保证科学的决策。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环评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因为环评的全过程通常是“暗箱操作”,这样自然无法取信于民,民众不愿相信政府,对街头小道消息却是说什么信什么,即使夸大其词也深信不疑。

  这些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本来应该是企业的事,而有些地方政府却喜欢大包大揽。一旦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又不敢担当,为平息矛盾匆匆表态停建或取消项目,既造成恶劣影响,再次严重杀伤政府公信力,又对承揽项目的企业极不负责,也失信于企业。

  启东事件

  2012年7月28日8时许,由于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修建的污水排海设施会对民众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数万名启东市民在市政府门前广场及附近道路集结示威,散发《告全市人民书》,冲进市政府大楼,对许多办公场所进行了“抄家”式搜索,并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打砸。

  9时,超过1000名武警抵达现场,但只是维持现场秩序,并未采取强制驱散等措施。在民众示威过程中,出现了民众掀翻汽车、捣毁市政府办公电脑等暴力行为,而警方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至少有两名警察在该事件中被愤怒的民众拖进人群,殴打至出血。

  在冲突过程中,启东市市委书记孙建华遭到民众扒光上衣,市长徐峰被强行套上印有“抵制王子造纸”字样的宣传衣,但启东市领导并未下令警方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未因此激化矛盾。

  上午10时30分,江苏省南通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授权发布: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

  中午过后,警方的处理态度开始有一定的变化,开始抓捕一些过激分子,在此过程中,有少量民众受伤。

  当天下午16时30分左右,冲进政府大院的上千民众全部撤出,之后,当地警方封锁周边道路,抗议活动基本平息。

  启东事件中,官方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事后得到了广泛称许。虽然市委书记被扒掉上衣,市长被强套宣传衣,但事态并没有因此激化,也没有采用催泪弹、震爆弹等强行驱散人群的措施。这一群体性事件虽然一度声势浩大,但当天就基本上平息下去。《钱江晚报》称之为“理性的双赢”,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它不仅令人欣慰在启东公民以理性的方式赢得了保护生存环境的诉求,也欣慰在当地政府以理性的姿态顺应民意知错即改,更欣慰旁观此次事件的人们以理性的思维评判。有网友说,人群散了,但官员羞涩的微笑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

  此事的原委是: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日本“王子制纸”企业在南通开发区建设工程项目,南通市政府为了解决王子制纸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日产15万吨废水排放问题,制订并开工建设了“南通市达标尾水排海工程”。该工程耗资12.5亿人民币,管道全长为110公里,管径1.6米,将南通、海门、启东沿线所有污水处理后,统一排放,设计能力是每天60万吨,后来降低到每天15万吨。

  根据《中国环境观察》报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着数百家化工、印染企业,每天24小时不停地向长江喷吐着经过简单处理的红褐色污水,日排放量达到10万吨甚至更多。在其排污口形成巨大的红色污染带,漂浮着当地环保官员所谓的“被电死”的鱼。当初南通很希望王子项目落户当地,但因为南通的企业已经造成了长江巨大的污染,为了获得商务部和环保总局的审批,他们配套了一个环保项目,准备将污水不排入长江而排入大海,这就是“南通市达标尾水排海工程”。

  而这一工程遭到启东渔民的强烈反对。启东吕四渔港是世界第九、全国四大渔港之一,每年盛产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带鱼、鳓鱼、鲻鱼等优质经济鱼类共2亿斤,小黄鱼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渔港是省级二类口岸、国家一级群众渔港,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国家首批重点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如果排海管道建成,每天向启东沿海排放15万吨化工污水,民众担心将对吕四渔港造成毁灭性打击,而广大渔民也将丢掉饭碗,经济损失和环境灾难的阴影笼罩在他们心头。在反对污水排海的问题上,启东官方与民间立场其实是一致的。“你南通的企业,凭啥把污水排到我启东的渔港?”甚至连处置此次事件的一些警察私下也有这样的疑问。

  民生重大决策应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张来斌在全国政协有关专题协商会上指出,类似四川什邡、江苏启东这类因环保问题引发的大规模群体事件,说明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决策风险越来越大,在尽可能推荐政策决策科学化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已迫在眉睫。

  评估指标包括:一,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序正当性、透明性与规范性。二,政策出台涉及的相关群体及利益调整幅度。三,与民生的关联度。四,应急机制与决策风险分散机制是否健全。五,可能引发的关联影响和不利影响。

  王玉庆委员也指出,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也包括缺乏适宜的社会组织了解和代表民意。自然之友副秘书长常成指出,在启东事件中,显然需要“启东渔民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事先参与到修建排海管道的项目决策中来,没有代表渔民利益的群体的同意,这一项目不应贸然通过环评。但因为中国社会目前组织化不强,政府在决策时往往找不到能充分代表相关利益各方的谈判对象,这也成为决策难以科学化的一大原因。

  在政府决策难以充分平衡各方利益的情况下,相关利益的群众就容易被激化矛盾。而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就迅速推倒原定政策或方案,也容易让人产生当初决策草率或只要发生群体性事件就可以扭转政策的取向,从而也不排除可能形成非民主的“多数人的暴政”。

  张来斌指出,目前的重大民生决策都是行政主导,这就将决策风险全部集中到了政府。建议将决策风险在体制内外加以分散:一是将一些重大民生政策交由立法机关讨论、决策并上升为法律法规,让立法机关承担决策风险。二是尊重并明确是否采纳了专家或专家团队的意见,让专家或专家团队承担相应责任。三是建立真正的决策咨询制度,让咨询机构及其成员帮助分担决策风险,等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鲧禹治水,堵不如疏。保护好环境,社会才能稳定,而稳定的社会则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