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9月,我国爆发了三鹿奶粉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受害儿童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10个省份。再加上前些年发生的食品中违规添加的化学添加剂,使得中国公民为此不仅付出了金钱的同时,甚至还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欧美国家的绿色环保理念比中国更为严格。早在2000年,英国就宣布禁止使用醇溶性油墨用于食品包装中;2005年11月,雀巢集团在对意大利销售的一批婴儿牛奶做抽样检查时发现,这批牛奶包装材料印刷含有一种名为异丙基噻吨酮(ITX)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已经渗入牛奶中。雀巢集团随即宣布在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及意大利召回这批婴儿牛奶,其中意大利召回数量最多,达到200万升。
中国政府提倡绿色印刷的政策法规
食品安全问题迭出表明这一问题极度需要重视,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也因此一再被政府提及。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一天开始实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865-2008,明确规定苯为禁用物资,不得用于食品包装。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将“印刷”行业列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范围。8月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首次在中小学教科书印刷中开展绿色环保印刷、装订工艺试验计划,尽管数量不大只有1.25万册,但毕竟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9月14日,《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对纸张、油墨和热熔胶三个方面进行重金属残留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VOC)的严格控制。
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制造高端印刷设备、发展数字印刷技术、生产环保型油墨等。8月5日《印刷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绿色环保印刷设备及配套器材为重点发展产品之一。10月8日,《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发布,我国实施绿色印刷进入新阶段,并将每年的11月第一周定为“绿色印刷宣传周”。
2012年4月6日《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提出中小学教科书必须委托获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印刷企业印制。
标签生产实施绿色印刷的呼声在增长
最近笔者在相关媒体上看到:一条“水果商标底下那块最好别吃!”的微博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一时间,包括人民日报在内,众多官方微博纷纷转发。该微博称,食品标签使用的黏合剂中通常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化学物质,标签如直接贴于水果蔬菜表面,苯就可能渗入食品中。专家建议,消费者对水果应当认真清洗或削皮后再吃,尤其是商标底下那块最好不吃。
我国绿色印刷起步较晚,这也是和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有关,技术、观念和消费者意识等方面确实相对落后。随着科技的推进,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必须物品也提高了要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包装印刷品更是我们无法不接触的物品,保障我们的入口食品“不被污染”,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识之士在问:政府在推行“绿色印刷”时,是否也应着力强调食品印刷包装的重要性呢?
我们知道,其实在这些标签生产领域,只要积极推进绿色印刷,采用符合绿色印刷的工艺和相关油墨和承印材料,这些不环保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像“麦当劳”、“肯德基”的餐盘纸、番茄酱、汉堡盒和外卖纸袋等,坚持采购使用无荧光粉纸张和用柔性版水墨印刷,做到对人民健康绝对安全是不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