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报纸的发展
 
http://www.paper.com.cn  2013-01-23 今传媒

  一、我国数字化报纸的发展现状

  数字报纸又称“多媒体数字报纸”,中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数字报纸首显2006年,是由北大方正集团与浙江日报集团共同推出的。多媒体数字报纸融合了互联网媒体便捷的阅读方式和互动体验,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仅在2006年,全国大大小小进行互联网试水的媒体已达到40多家。

  数字化报纸不仅仅局限于以受众的个人电脑为信息接收终端还包括可以上网的手机接收模式。2004年《中国妇女报》就先于网络版数字报纸进行了报纸版面的“手机化”尝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随时随地阅读,新华社更将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半月谈》等知名报纸、杂志的内容融汇于“新华手机报”上,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读报体验。近几年,全国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传统纸质媒体都推出了数字报纸,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增强中。数字化报纸极大的开拓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链,融合了互联网即时便利以及超大信息量的特点,用户只要有一个电脑或是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阅读任何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大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并为他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数字化报纸传承了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延续了主流媒体的价值观和信息生产模式,得到众多传统媒体和业界人士的青睐。

  中国报业纷纷上网的举措,是在互联网等新媒体强势入侵下,为寻求自身发展而不得已的“试水”。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和带来传播方式的挑战,要不断进行自身结构调整和改造。最重要的是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传统媒体不应该抱着抵制的心态来对待新媒体,而是要与之联动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互赢。董年初提出三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欣然拥抱的对应策略:收购新媒体、创办新媒体以及合作开办新媒体,建立四种发布平台:传统平台、数字平台、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市场青睐创新者,“宁要粗糙的新锐,也不要圆润的守旧”便是市场竞争中的箴言。传媒的特色是在创新中才得以保持的——只有永远比竞争对手快一步,才能不断获得因创新而生的市场“暴力”。传统报纸想要在多媒体竞争的市场下分得一杯羹,必须要创新。然而从实际操作和效果来看,传媒的这种换汤不换药形式的“创新”,虽然可能短时间内,因为新开辟了一种途径而获得暂时的发展契机,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获得长久动力。

  二、我国数字化报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报纸缺乏独立的内容创作

  内容是“王道”,传统媒体想要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和订阅量,追求独家新闻或是原创性新闻是不二选择。报纸出版单位纷纷将自己的报纸搬上了网络,形成报网融合的格局,但是在数字化报纸内容制作上,仍是以原有的纸质报纸内容为基础来生产和制作的,也就是说只从形式上进行翻新。网络新闻只是“复制”、“粘贴”的简单模式,只是简单的将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的报道利用电子技术转化成适合计算机,或是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如手机等形式显示出来,只是换了一种传播途径而已。电子版的报纸内容完全没有创新,直接照搬纸质版内容。这种依附于传统媒体机制下的数字化报纸的内容生产不同于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由于局限于现在新闻法规的限制,门户网站不具备新闻采编的权利。但是有纸质媒体出版平台的数字报纸却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在新闻采编上的优势,甚至是“炒冷饭”,这使得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上的巨大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了新闻资源的浪费。

  在以内容为王道的文化产业竞争下,这只是粗制滥造的生硬嫁接。这种换汤不换药,使其缺乏同类新闻内容生产的竞争力,造成内容的重复率高进而造成新闻资源严重浪费。这种多数数字报纸依托报社综合门户网站的定位使其沦为其母报的简单翻版。这种形式的数字报纸不可能具备更多的服务功能,也就注定了其难以承载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二)数字报纸多媒体化程度不深

  内容上的复制决定了数字报纸相对于纸质媒体来说只是换了个传播渠道而已,没有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进行信息整合。在信息的传播形式上,数字报在传承传统报纸印刷版的版面风格的原则上,没有发挥出自身数字媒体即时迅速的特色;另外没有实现融合媒体的集文字、图片与视频于一身的传播模式,缺乏为数字报纸增值的原创新内容生产;没有及时对网络视频进行更新,更别说成立专门的网络视频团队了。另外,从事数字化报纸的从业人员仍然是服务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还停留在用笔和纸记的阶段,而适应多媒体新闻采集和对相关数码设备使用能力的不足,使得大部分数字报纸多媒体程度不深,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采集新闻的阶段。这种呆板的运作机制使得数字化报纸跟不上多媒体发展的技术,缺乏网络新闻的竞争力。

  数字报纸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巨大的特点,适应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和研究受众的特点,互联网传播模式下的要求集文字、图片、影片视频、声频等各种载体于一体,实现报纸、电视、广播与网络的大融合,利用超文本、多层次、多形式的进行数字化报纸的报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形式,这对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媒体记者只需要从事文字撰写工作的单一工种相比,在数字化报纸阶段,记者不仅需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海量的信息还要求会操作这些数字数码设备,需要记者跨平台高效率的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角度的报道。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约翰?帕夫利克在《新闻业与新媒介》一书中写道:“技术在新闻采集和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数字新闻收集工具的移动记者工作台(包括数字音频和视频装置),“确实为受过良好训练的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提供了将报道置于更好的背景中进行报道和在现场核查事实的能力,并且能在远方或不熟悉的地方或急于赶出报道的时候更有效率”。

  (三)数字报纸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数字报纸推出以来,从目前来看,数字报纸还没有达到传媒报纸的那种成熟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并且由于推广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大,使其在传统媒体阅读人当中的知名度不高,阅读总量远远没有达到传统媒体的水平。新闻网站在免费阅读的环境下,有人担心数字化报纸收费会造成阅读者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报纸的知名度和订阅率。实际上,通过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反而会提升数字报纸的知名度。国外众多媒体的数字报纸已经在尝试有偿阅读的模式,终结网络报纸内容免费的时代,并进行收费系统的改造,收费阅读发行可能是未来多媒体数字报纸报业经营的方式之一。

  数字化报纸的免费服务造成了传统纸质媒体的运营成本和负担。面对数字化报纸高额的运营费用,国外众多媒体纷纷启动电子版报纸的收费改革举措。拥有多家报纸的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在2009年5月上旬表示,他旗下经营的《华尔街日报》、《伦敦时报》、《太阳报》、《纽约邮报》等报纸将在一年之内尝试向报纸网站读者收取费用。其中已经开始收费的《华尔街日报》也在其金融危机下细化其内容收费项目,如为个别文章和某类读者提供专门定制收费的新闻内容,提高内容竞争率。另外一种收费的模式,可以借鉴日本建立的数据库盈利模式的经验。《日本经济新闻》通过设立经济研究中心的方式,聘请经济专家分析日本经济运营情况,每天发布包括股票、财经、金融等相关数据分析,给受众提供规避经济风险的理性分析,提供有竞争力的新闻,使得该网站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仿效日本的运行模式,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依托本身强大发布信息的能力和优势,也建立了财经类新闻的数据库,分析潜在特定客户的需求和特征,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为专业类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分析发布财经指数并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财经信息。传统媒体集团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在所在区域的新闻资源和信息发布的权威优势充分发挥电子数据库的市场增值服务,这不仅拓展了本来业务范围,也使得数据化的媒体获得新的盈利能力。

  有学者表示对数字报纸内容进行收费虽然是十分传统的盈利模式,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有悖于新闻自由以及与互联网自由获取信息的精神,但事实上数字报业的发展与其他任何新兴行业一样,需要这种特殊阶段的扶持和原始的积累。

  三、数字化报纸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在描述媒介形态的演变时说:“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

  不必过分夸大数字化报纸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二者是互相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数字化报纸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制造资源、稳固的受众群、成熟的经营模式,一个开设数字化报纸的传统媒体就已经说明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数字化报纸即时发布信息的特征弥补了报纸受制于排版、印刷等环节而使信息发布滞后的劣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上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不足,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弱势,大大缩短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时间,极大提高了信息的流通性。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东风,随着报业对自身优势的不断巩固,在争夺受众资源的同时,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数字化报纸不能抛弃传统媒体对新闻客观性的专业主义的要求,要严格在内容上进行把关,跳出传统报纸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细化的受众需求,走出一条多样化,混合型的文化产业模式。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