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林基地被称作造纸企业的第一车间。纸企原料供给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继续完成《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配套500万公顷林(竹)原料基地的目标任务,木浆比重将由22%提高到24.3%,其中国产木浆比重由8.4%提高到10.3%,木浆增量约为400万吨。
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我国原料林基地该如何布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纸企对原料林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我国木浆原料来源又在何方?
路径:需要有实施方案相匹配
近年来,我国造纸原料供求矛盾突出,包括木浆和废纸在内的纤维原料,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缓解这一矛盾,大力建立原料林基地是一个重要途径。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将全国原料林基地划分为六大区域,即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华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建立林(竹)原料基地500万公顷。
500万公顷的原料林基地,该如何合理配置?国家林业局计资司产业处处长陈瑞国说,《规划》为我国原料林基地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规划》只是一个框架,接下来如何具体实施、细化目标,重点发展哪些企业,还没有相应的实施方案,这也是我国原料林基地建设迟缓的一个原因。
他认为,当前林纸表面上一体化了,但未形成有机的结构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原料林基地建设的产学研相脱节;原料材基地建设与纸浆加工环节相脱节。作为纸企的第一车间,原料林基地这个功能被弱化了。
据统计,目前,全国3000多家纸企中,在国内建有原料林基地的不足10家,主要原因是原料林基地建设投资大、有风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细碎化等问题使原料林基地落实难;林木采伐指标的约束,限制了企业规模化生产,种种原因影响了纸企营林造林的积极性。
变化:多种因素促使纸企向外寻求原料
在我国,拥有原料林基地的纸企,大多为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如金光、晨鸣、亚太森博等。这些企业,具备年产100万吨以上化学纸浆的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化学机械浆在中国比较受欢迎,一条化学机械浆生产线的起始规模为10万吨。因为生产规模小,有些企业从纸厂周边的农户手中收取木片,甚至枝丫材,就可满足原料需要。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独立监事郭永新说,近几年,大型纸企建立原料林基地积极性不高,除了资金、政策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市场原因。
国际上,中国、美国和日本均为纸张生产大国。2012年,我国纸张产量达到1.1375亿吨,同比增加了374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近两年,美国和日本纸张生产步伐放缓,相比过去,原料用量减少,使得国际纸浆价格下滑。2011年,国际纸浆价格为每吨800多美元,2012年为每吨700多美元。
由于国际纸浆价格下滑,国内不少纸企纷纷从国外购买木浆原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管理原料林的负担和压力。
趋势:利用世界资源力争“两头”在外
对于今后如何加快国内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怎样解决纸企原料来源问题?陈瑞国说,建设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各有关部门的统一认识;需要研究制订和尽快出台具体的操作办法,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走产学研结合、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的路子。
据悉,目前,我国纸企所需木材纤维原料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主要采取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在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造纸工业用材以原料林基地供应为主。
在利用国外纤维资源方面,我国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进行林木资源开发或投资建设大型林纸一体化项目,以及造纸原料林基地;鼓励企业从国外进口木材、木片,在国内适宜地区建设大型商品纸浆及木浆造纸项目。
郭永新表示,中国纸企应具有全球视野,利用世界资源,力争实现“两头”在外,即利用国外纸浆,产品实现出口,这是中国纸企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