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探秘姑田百年纸号手工作坊
 
http://www.paper.com.cn  2013-05-14 姑苏晚报

  4月中旬,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采访对象是姑田镇目前唯一的一家百年纸号“美玉堂”和它的第十一代传人邓金坤。

  沿一条乡间水泥小道步行10多分钟,在一间白墙黑瓦的破旧平房前驻足,眼前的情景,让满怀兴奋和好奇的我们吃惊不小斑驳陆离的石灰墙上,赫然写着“美玉堂”三个大字,墙面上“倒扣”着一块块黄白色的“面包”,不知何物……难道这就是创立于1897年的姑田百年老纸号?眼前的情景与我们想像的相去甚远!

  走进古旧的老厂房,我们仿佛置身明清时期的手工作坊。作坊里纸浆池、纸帘、纸板架等造纸工具俱全,几名老师傅正忙着捞纸、焙纸、验纸、撕纸……邓金坤说,以前一张连史纸从原料到成品,前后要历经8个月,“后来工序慢慢简化了,包括做料、制料、捞纸、焙纸、裁纸、包装等,也有一二十道”。

  9个古旧的纸浆池中,有5个盛满纸浆,老工人正手扶用绳子吊着的纸帘,重复着一个槽中捞浆的动作。“连史纸制作中,最难的就是这道"按放帘头"工序,要把订好的纸帘,从纸浆槽里捞起,再放在纸板架上,让纸浆固定后与帘架分离。”40岁的罗师傅边演示,边解说个中奥妙,“其他地方产的宣纸只是捞一下,而姑田连史纸要捞好几下,使得竹纤维充分摩擦、交织,水分压干后,纸质更细腻,这也是连史纸"百年不变色,千年不变黄"的秘密所在”,“学徒要初步掌握这门绝活,至少要4个月,若要精通,则是一生的事,许多纸工做了几年,仍无法掌握技术要领。”

  56岁的江茂春正在焙纸,他小心翼翼地从潮湿的纸叠上将湿纸一张张剥下,生怕撕缺一个角。他用右手剥,用左肩、左臂膀作纸架,然后用一把大松毛刷,将一整张刷在纸焙壁上。他说,“纸焙壁是用木炭加温的,温度要控制好,焙纸时间也有讲究,稍稍不慎就会焦黄。这些说起来挺容易的活儿,需要的却是造纸师傅一生的造诣。”

  这时,突然传进来的“突、突、突”的击打声,将我们引到了屋外一个临水的小院里。“这是在打竹料!”忙碌的蒋坤秀阿姨一边说,一边不停拨弄木臼里的“竹料”。以水车为动力的一根大木桩,有节奏地砸向木臼。我们站在一旁,颇担心阿姨的手会被砸到,可阿姨看上去却很轻松,“满满一木臼竹料,约有三四十斤料,一般要打1个多小时,打透了,竹纤维韧性、拉力会更好,有一定的粘性,用它造出来的纸手感更细腻、更光滑。”这时,我们才知道,“倒扣”在石灰墙上的黄白色的“面包”,原来就是打好的竹料,准备晒干。

  蒋阿姨笑着告诉我们,地产毛竹是上好的料,先在水里浸泡2个月,然后用石灰水洗两次,去除纤维里的杂质,接下来再用食用碱蒸,高温软化的同时,再进一步去除杂质。“化学漂白省时省力,但不环保。所以,我们用的是自然漂白方法,虽然历时3个月,但竹料质量不言而喻,这也是从做料工序上,把住连史纸的质量关。”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用户
匿名发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