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山东省实现空气质量较2010年改善50%左右——年初长时间持续的雾霾仍刻印在人们脑中,这一目标能不能变成现实?
“借鉴治水,标准先行,倒逼转调。”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这样表示。在5月28日的发布会上,《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及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工业炉窑五个行业标准同时发布,这些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大气污染行业排放特权将逐步取消。
五行业排放标准率先加严
据匡算,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石化等五大行业创造30%的工业增加值,煤炭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却占90%以上。根据标准,火电厂排放标准划分为两个时段逐步加严: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为第一时段,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不同排放限值;自2017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相同排放限值。钢铁、建材、锅炉和工业炉窑排放标准也是划分为两个时段逐步加严: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为第一时段,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不同排放限值;自2015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相同排放限值。
据悉,与现行国家标准相较,这五大行业排放标准均不同程度加严。有些行业的排放限值加严的幅度非常大:如钢铁行业烧结机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00mg/m3)较国家标准(200 mg/m3)加严了一倍。除排放限值加严,有些行业还增加了污染控制因子。
“治理大气,核心就是‘转调’。‘转调’如不能实质推进,大气质量就不可能有根本改善。”张波告诉记者,以往的行业排放标准,实质上就是对高污染行业的纵容和保护:因为高污染,所以允许其高排放。而理由,则是其不具备治污的经济、技术可行性。“按这个逻辑,就成了‘死扣’。从山东10多年流域治污的经验看,唯有用标准倒逼‘转调’。”
污染行业能否蜕变
钢铁、建材等高污染行业能否承受得起环保标准的提升?
“这得让事实说话。”张波说,为了实现流域治污目标,从2003年起到2010年,山东对水污染大户——造纸行业实行了分阶段逐渐加严的地方标准。标准颁布之初,有人质疑过高过严的标准,将搞垮山东造纸业。但推行的结果却是山东造纸行业甩掉了高污染的“黑帽子”,治污水平领先国内同行业5年以上,而且行业规模、利税还跃居全国首位。“加大治污力度,短期看必然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而长期看,治污水平代表了企业与环境共同发展的能力,将会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
省环保厅按照现状对率先加严的五大行业做了技术可行性和成本分析。如建材工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泥行业,从技术方面分析,由于水泥窑型发生显著变化,加上布袋除尘技术及一些工艺控制,主要污染物完全可以控制到标准要求。而颗粒物标准提高后,将增加除尘成本1-2元/吨水泥,约占吨水泥利润的1%。
区域标准逐步加严
参照流域治污经验,除了五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步出台的还有《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按照这一区域标准,将在今后8年,分4个时段,逐步加严。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时段仍然适当考虑行业差别,通过行业标准的实施来解决重点行业的高污染瓶颈问题,使它们的技术水平和排放水平与其他行业达到基本相同的水准。从2020年1月1日起,即第四时段,将完全取消高污染行业的排放特权,依据环境空气质量反推得到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实现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相挂钩。
根据省环保厅解释,区域标准,是以人对环境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依据生态环境敏感程度、人口密度、环境承载能力三个因素,将全省区域划分为核心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
据环保部门测算,至2020年,在区域标准的第四时段标准限值全面落实后,我省现有固定源大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可削减6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可削减60%左右,颗粒物排放总量可削减70%左右,加上机动车燃油标准提高、扬尘控制等措施,保证企业达标后排出的废气,经过大气扩散、稀释后,要达到或接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使人口密集区的公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环境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