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业内同仁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在业内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转型升级不是说做出版物印刷的改做包装印刷,做包装印刷的改做其他印刷,转型升级的实质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大家都知道数字转型、绿色转型是印刷业转型的大方向,但这在细分领域里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具体到单个企业的转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是说看准了就一定能做成。转型的阵痛在于我们熟悉的事情不好干,对新事物我们又不甚了解,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转型路在何方,企业一时也把握不好。结合北京印刷业的情况,笔者从占业内份额较大的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来分析一下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书刊印企不能停留在找活层面
看待印刷业细分领域内企业的转型升级,都要把这类企业放在整个产业链中加以分析。比如,出版物印刷所处的产业链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形式。
作者+出版社+印刷企业+新华书店(销售平台)+读者,这是传统的纸媒体出版物产业链模式。
作者+出版社(内容电子文档)+网上销售平台+读者(终端),这是在数字网络技术支持下发展很快的产业链模式。
作者(内容电子文档)+网上销售平台+读者(终端),这是自媒体的产业链。
从中可以看到,转型使产业链变得越来越短,传统产业链中各种角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目前,纸媒体出版物产业链仍然是主要形式,电子出版物发展迅速。IT技术的大发展确实对传统印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取代不了传统印刷。从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情况看,受电子出版物的影响,纸媒体印刷是下降的。但从中国市场来看,纸媒体出版物印刷一直呈上升趋势。比如报纸,可能在发达地区受些影响,但在边远地区,未来几年的需求量可能还会有小幅增长。
现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认为纸媒体出版物正在走向衰亡。这是没有根据的伪命题。比如期刊,一些专业技术类期刊多有电子版,但数量庞大的休闲类期刊和时尚类期刊,还是要靠纸质印刷来凸显其魅力。因此,我们应继续做好传统纸媒体印刷,但是要同时做好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的工作。
就印刷方式来说,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方式的结合会是一种趋势,很多出版物印刷企业已经在关注。现在数字印刷关键的问题在于加工成本过高,虽然国产纸张问题不大,但是墨、粉和喷墨水主要靠进口。可以肯定,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成本的下降,个性化、短版活需求的增多,数字印刷于出版物印刷厂而言必将成为其一个新的增长点。
网络出版对传统印刷的影响需要分两面来看。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去年网络出版量为250亿元,其中移动平台收入100多亿元。但换个角度来看,这既是冲击其实也可能会带来商机。对出版社而言,出版物在网络上反映好的话,还会出版相应的纸媒体图书,所以说网络出版亦能拉动传统印刷。
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物印刷可以高枕无忧。印刷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印刷复制业要实现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这也是出版物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北京出版物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延伸出版物印刷的产业链,与文化创意结合,拓展新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于特定的客户群体,做有特色的企业。即大企业要做强,小企业要做精。盛通(通过上市融资的渠道扩建生产基地和生产规模)、雅昌(首创“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模式)可谓是前两个方向的代表。至于做特色企业,规模不一定大,但一定专注服务于某一领域,像奇良海德、今日风景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立足于个性化印刷需求的开发,如个人传记、个性化产品说明书、个性化月历等;后者则以设计团队为主导,专攻个性化服务,其现下的关注点是幼儿立体图书。
对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建议企业一把手要跳出简单加工生产的经营理念,建立开发企业自有产品的思路。这其中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根据本企业技术设备和管理的实际情况,选好市场定位,针对企业服务的对象,建立一支专业研发团队。
从客观上看,北京印刷市场还很大,比如政府招投标,需求方可能就是对印刷品提出一些方向性要求,至于具体设计、内容安排等环节都交给印刷厂去完成。北京顶佳印刷公司为什么常常能从高手对垒中脱颖而出,其设计队伍正是关键。按照标书要求,他们会设计出多种价位差不多的设计方案,供标的单位选择,中标几率无疑大大提升。经营者需要动动脑筋,主动研究市场需求,不要停留在“找活”层面,多想想你能提供哪些增值服务,在此层面上进行拓展,企业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面对多媒体时代,未雨绸缪是有远见的企业家的作为。与“内容为王”、出版社话语权最大、印刷企业亦有担当的传统产业链条相比,这个新链条变短了,各环节的分工模糊了,“内容与技术并重”成为多媒体时代产业链条的鲜明特征,一些出版物印刷企业已经开始从传统印刷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移。
前面提到的北京雅昌公司,凭借数字平台建设和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其数年对印制画册中的原稿进行了收集整理建立了数据库,目前历代、现代名人的艺术品的积累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美术出版公司数十年的成果。凭借这个平台,雅昌建立的艺术网站进入了收藏书画拍卖市场,点击率极高,网站年利润数百万元。还是凭借这个平台,开发了高仿真复制市场,经作者签字的高仿真书画作品附加值极高。雅昌还凭借其数据库丰富的资源开发艺术衍生品,如礼品画、礼品瓷器,成功地打入了旅游市场,雅昌第一个艺术礼品旗舰店已在北京开业,前景看好。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承印大量时尚期刊,按说,这类以视觉效果取胜的纸质刊物不会受到数字出版的太大影响,但该公司高层认为,不能忽视未来技术发展对行业的影响,应该尝试在多媒体产品方面做一些增值服务,才能扩大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近期,他们推出了一种把纸质期刊电子化放在类似iPad上进行收看的视频产品。他们现在可根据客户要求在视频上提供18种动态效果,如语音、互动的文字、3D旋转图、超级链接、flash的嵌入等。一些杂志社已经有获取这类增值服务的意向。
之前,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社长到北京的合资企业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公司视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用传统技术北京利丰雅高能增长2倍、3倍,但要增长10倍,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提供新的增值服务。
北京利丰雅高未雨绸缪,北京华联公司在这方面有远见,因为这种市场资源也存在“先下手为强”的因素。
包装印企不要局限在纸包装领域
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应从整个产业链分析。我们经常说,企业开发市场要争取主动权。什么是主动权?主动权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中国新闻出版报》有一篇文章《印刷业超越纸张的数字变革之路》谈到了这样的观点,数字技术的锉刀正在锉掉媒介之间的边界,印刷业不再只是用纸张承载信息的行业,让公司业务延伸至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多种媒体。在前面提到的出版物印刷产业链中,印刷企业从提供传统的印刷服务向提供技术支持转型,实际上就是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这方面,一些印刷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要比出版社更强。
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决定利益分配权,这是不争的事实。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实力很强的出版印刷发行集团,他们以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的美国为考察对象,连续5年在美国佩斯大学举办了5期集团和集团企业高管研修班,并把研修成果汇编成《佩斯印务笔记》,其中对包装印刷业的发展表述了这样的观点:包装印刷业的发展更应该把绿色环保放在首位。包装印刷企业虽然有别于出版物印刷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数字化流程,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对客户的图文资料进行系统管理,从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增值服务。
包装印刷企业要由现在的以印刷为主,转变为以产品包装设计为主,由承接包装印刷品转向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包装解决方案。在包装印刷的产业链中,谁拥有产品包装设计权,谁就拥有产品包装的印刷权,因此,包装印刷企业要想在产业链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必须建立产品包装设计部门,积极开拓产品包装设计业务,实现增值服务。
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包装印刷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近33亿元,占北京地区包装印刷总收入的30.3%。由于这家企业拥有利乐包的发明专利权,他的优势是使用者和其他企业取代不了的。红星牌二锅头是北京酿酒业的著名商标,青花瓷红星二锅头也算是宴席上的上品,据说青花瓷酒瓶是山东一家企业设计的。
由此看到,包装印刷企业也不要局限在纸制品包装领域,完全可以跨界发展。如果跳不出“你有需求、我来印制”的传统业务模式,企业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电子标签市场也是一个前景看好的领域。铁道出版社印刷厂是一家传统的书刊印刷企业,多年来一直为铁道出版社和铁路部门提供相应的书刊、车票等各项服务。为了顺应电子标签的发展,2011年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尝试进入电子标签(RFID)领域,虽然仅仅是涉足后期封装一个工艺环节,全年的收入就增加了几百万元,目前主要为广深铁路火车票提供生产服务。
电子标签是一个崭新的市场。近日,商务部发出一个通知,2015年前,所有名酒必须要采用电子标签,未来在物流、票卡、超市、医药等领域,电子标签应有广阔的前景。
电子监管码也是我们包装印刷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从源头上实现监管,政府强制性地规定包括食品、药品在内的九大类产品必须入网赋码后方可出厂销售。目前有307种医保用药,必须印刷监管码,涉及3000多家制药企业,年需求500亿~1000亿枚监管码标签,也给印企带来了商机。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包括无线射频标签、电子监管码标签,还会有15%~20%的增长可能。
转型升级人才最关键
这些话说起来很容易,听起来也很明白,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对印刷企业来说,从各层次的管理者到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控制生产流程的工程师、各操作岗位的技工,不可能都是最优秀的人,但你的企业想做什么、做到什么水平,企业老总一定要明白,制约你事业有成的瓶颈在哪里。钱的问题很重要,人才的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事。
建议各位同仁在转型升级中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要克服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想法,要把眼光放远,更加看重长远利益。二是不能盲目跟风,要立足传统,创新发展。要结合企业实际,扬长避短,选择优良市场和高端客户,不能为了一时的销售指标,受累于不良客户。三是要突出特色。企业的魅力在于特色,没有特色的企业处处被动。四是要弘扬民族文化。印刷业本身就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载体。我们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生产经营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