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公布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此次产能淘汰名单共涉及19个工业行业、19家上市公司。依据常理,公司产能因遭淘汰而下降后通常会给盈利带来负面影响,但几乎所有公司次日均发布回应公告表示,本轮所公布的淘汰落后生产线名 单对公司业绩影响几近于无。
事实上,19家上市公司遭淘汰的产能数量较大,仅包钢股份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就高达172万吨,即便最小的新乡化纤也需要淘汰化纤产能2万吨。那么,本轮淘汰为什么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如此之小,以至于没有在二级市场掀起任何波澜呢?从相关上市公司所发布的公告反馈中或许可以看出端倪——对于名单所列的淘汰产能,多数公司相关生产线早已关停甚至拆除。
一方面,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存在“重复淘汰”问题。以水泥行业为例,实际上部分企业磨机和立窑线已经淘汰,但却再次出现在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
另一方面,在落后生产线已遭淘汰的背后,是一批批产能更大的生产线又在建立。以钢铁业为例,名单涉及的炼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有9家,计划淘汰高炉13座,容积均在450立方米以下,合计淘汰炼铁产能277万吨。炼钢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4家,合计淘汰炼钢产能697.9万吨。但据公开信息,我国仅在2013年上半年新投产的高炉数量就高达15座,新增产能超过2500万吨。据此计算,虽然遭遇了落后产能淘汰,但钢铁行业2013年的新增产能已达1000万吨左右。
每次都能成为淘汰落后产能行动重点对象的造纸行业同样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本次名单涉及造纸企业274家,淘汰产能621.06万吨。但是据卓创资讯不完全统计,2013年国内造纸新增产能已达900万吨,造纸产能过剩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今年以来,先是发改委、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然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十条”,强调禁止向过剩产能的违规项目发放新增贷款,再是日前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我国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频频推出。但是,在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煤炭、水泥、钢铁、造纸、化工等产能依旧持续释放。
因为企业层面所担心的并不是落后产能被淘汰,而是主要害怕市场份额流失而招致银行停贷风险。因此,在不盈利的情况下,企业仍然不断进行生产。而且,新旧生产线“你方唱罢我登场”,多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远远不及新置更大生产线的速度,导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从更深层次看,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企业仍然在走单纯依靠外延性粗放发展传统产业的老路,企业业绩主要依靠涨价和市场容量的增长而增长。要调整产业结构,走出落后产能越淘汰越过剩的恶性循环,中国企业必须加大对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力度,独立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工艺,真正实现内生式增长。只有技术进步真正实现了,产品的附加值才会相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