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标志着我市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工作全面启动。
根据《方案》规划,到2020年,武汉将基本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6%左右,非化石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10%以上。基本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生产生活武汉模式,走在国家中心城市前列。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从产业、交通、建筑、市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确定了“低碳路线图”。我市通过传统重工业的外迁、生产工艺升级、节能减碳、循环经济、增加碳汇等手段,使能源消费状况发生较大调整,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策机制:新项目准入条件增加碳指标
《方案》要求,探索建立新建项目碳排放量指标。对高消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的新建项目,实行更为严格的准入标准。
清退落后产能。修订出台本市淘汰劣势产业导向目录。专项治理小水泥、小火电、小造纸、城市污水。鼓励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与改造,推进一批分布式供能、工业区集中供热工程。
建立节能减碳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收费、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社会、企业节约资源。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碳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出“绿色信贷”计划,对节能低碳企业优先贷款。
建立节能减碳的监督管理机制,如节能减碳统计体系、在线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快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合理分解和落实13个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节能低碳目标。加强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标准体系,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减碳工作。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高碳排放单位加强经常监督。
完善废弃物处理机制。促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的全过程监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其他固体废物(电子垃圾、科研废物、医疗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的处理与处置。策划建设武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引导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支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实施工业企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治理工程。
低碳生活:政府机关“无纸化” 市民拎布袋买菜
《方案》指出,要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加强有机食品、节能产品的认证,推广实施能效标准和标志,规范节能产品市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等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制定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的有效办法。继续整治城市白色污染,抑制过度包装,限制使用塑料袋,大力提倡重拎布袋子、菜篮子,积极倡导节约简朴的餐饮消费习惯。
政府机关带头节能环保,推进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鼓励利用再生纸,推动公务车节油和绿色采购。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通过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引导企业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