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燃烧后废弃的秸秆,通过创新技术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减少了污染排放。在江苏省扬州市,台湾企业出技术,当地农民供资源,通过两岸优势互补,推进秸秆造纸,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扬州市朴席镇64岁农民赵庆山每到丰收季节就为如何处理田间秸秆而困扰。用火烧掉,会制造大量烟霾;丢入水沟腐烂,则会产生污水。不过,如今通过苏台合作,依托技术手段回收秸秆用于造纸,将破解他们的难题。
秸秆资源全秆利用创新技术,在使用秸秆造纸的同时,还能将由此产生的废料加工成再生能源和菇类生长介质,做到零污染。
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秸秆资源,这一点在台湾并不具备,而大陆每年粮食收获的同时,会产生9.5亿吨左右的秸秆,这一资源优势奠定了两岸合作的基础。
台湾企业出技术,大陆农民出资源,两岸携手推进秸秆造纸,不仅让造纸工业走向绿色化,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原来在我们眼里,秸秆就是废物,现在使用台湾技术,让这些废物变成宝贝,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收入。”赵庆山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苏台两地的合作模式是:台湾企业与江苏农民合作,由农民提供秸秆,企业进行加工,产生的菇类介质再交给农民种植菇类进行销售。“与以前纯靠稻米收入相比,农民收入可以翻番。”何奕达说,这样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未来他们还将提供技术、融资支撑,鼓励大陆农村合作组织牵头进行秸秆回收、加工。“随着全秆利用模式的成熟,两岸在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