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以“林浆纸一体化:引领产业的未来”为主题的2013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与论坛同期举行的还有媒体见面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春昱、APP(中国)文化用纸事业部总经理、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志明、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锡土、APP(中国)文宣部总经理沈鸿在媒体见面会上接受采访,就国内外林浆纸一体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与记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金桂和金海都是走林纸一体化模式,现在这两个工厂的木材自给率是多少?
沈鸿: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在国内采购比例,涉及到商业秘密了,我不太好公布具体的数值。
但这个模式我可以介绍,林浆纸一体化本身的意义在于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如果你把林种得远,肯定涉及到运输的问题,涉及到对整个资源消耗的问题。如果我们就在林基地就近制浆,不要把湿浆变成干浆,直接造纸,这个过程中是做到了资源最节约化的一种使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在金桂还是金海都走出了样板式的示范,而且所有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因素都囊括在内。所以,金海和金桂在这个层面,通过林浆纸一体化真正做到了实现规模效应和模式效应。
记者:金桂和金海的林是不是已经到了采伐期了?
沈鸿:金海金桂大量使用本地林,已经进入了生产和收获的阶段。从环保和方方面面来说,还需要采购国外经过认证的林,我们无论是采购澳大利亚还是其他国家的,这也是不得以的。毕竟国内林地经营很分散,还没有达到我们认证的广度,所以,海外采购也是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
马志明:金桂和金海都是先有林再有浆再有纸,即使是海南也是先林再浆再有纸厂的模式,金桂也是先有化学机械浆,今年才有纸厂出来,这都是林浆纸一体化的概念。经过黑液回收燃烧产生能源再利用,这是林浆纸一体化一项很重要的绿色循环。为什么要推这个,因为林浆纸是一体化,因为大家都尝到了生物质能源的果实,而且要把原来预备排放的部分变成了一个效益,这是整体的。尤其是金桂,金桂是第一个使用这项技术的工厂,因为这个我们是和加拿大的浆厂用过以后,经过改良采用的全封闭循环系统,把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黑液过去浓缩后去燃烧。大家说浆厂是高污染的,水耗多,但它循环以后整个技术非常成熟。所以,在2010年时这个技术列入了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技术目录中,国家在鼓励整个制浆、化学浆、机械浆生产是一个技术目录,可以作为一个鼓励运用技术。这是APP在资源环境保护的时候把我们整个know-how告诉大家清楚的事情。其实你只要愿意做,肯定愿意对整个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环境治理不见得光花钱,它会获得一个大家不清楚的效应出来。这是一个整体,这样循环以后可以让整个造纸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升,因为光从湿浆直接演变成纸,比你买干浆能耗要少很多,而且直接管线运输,不再是卡车,这都是很不一样的流程。
记者:林浆纸一体化在国外的趋势是怎样的?
沈鸿:我们说国外,不说很远,首先APP是印尼企业,印尼把林浆作为一个战略来发展。我们在印尼有相当大的林浆纸生产规模。相比于国际上比较大的企业来说,我们现在在国际上产量也是位居前列,相比于其他的企业来讲,我们在林浆纸一体化,特别是营林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方面还有一些差距,我们也看到其他竞争对手给我们提供了榜样,我们觉得在这方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我们谈造纸行业不仅在中国,其实是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我们的模式不仅在印尼和中国,要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怎么做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记者:国内有没有其他企业在发展林浆纸一体化?
沈鸿:也有做的。
徐锡土:其他企业起步比较晚,一定要先有林。我是1997年加入金东,但APP1992就开始在中国投入林地,速丰林6到7年就可以成材。金海加金桂都是先有林,林成熟了以后再去建厂。
现在在江西赣州那边也有一家好像是林浆纸一体化。
记者:种植速丰林要多大规模?
马志明:速丰林规模还是次要的,首先需要时间,要进行先布局。目前国内速丰林的主要树种是桉树,桉树不是不好,而是看你种哪儿,怎么种。而且桉树有不同品种的,你要培育,找到适合当地的种植的,并且培育出来。
记者:请问曹院长,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在技术上有没有什么瓶颈?
曹春昱:技术不是最大难题和障碍,障碍,一是资源,二是育林技术,这和技术有一些关系;三是资金,如何能够把整个系统完好的做下来。在种植之前就需要进行优选,找到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记者:金桂金海林地面积分别多少?
沈鸿:我们在国内有8个省区都在种植林,目前8省区林面积在500万公顷。
记者:据了解,广西地区已经不止金桂一家在种植速丰林,那么在林地划分是否会形成一个很直接的竞争?
沈鸿:竞争对手怎样来和我们竞争是他们的策略,我们是比较早进入,先开始布局,进入中国以后就开始长线布局。回答你的问题,我们没有和他们竞争,是他在和我们竞争。(本文由纸业网记者根据采访现场问答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