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原本是广袤黑土丰收的象征,为何成了污染物的元凶?
从去年10月21日开始,黑龙江省多地连续3天遭遇罕见的重度雾霾天气。黑龙江省环保部门认为,秸秆露天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污染是导致这次大范围雾霾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焚烧秸秆“积习难改”的主要原因,既有农户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较大、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观原因,又有黑龙江省秸秆循环利用缺乏产业化支撑的客观现实。
专家分析,黑龙江省的秸秆畜牧业发展缓慢,这与黑龙江多个种植业发达地区农户缺乏养殖经验和技能有关。而曾经一度被看好的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目前也难以形成规模产业,秸秆固化、秸秆乙醇、秸秆发电等技术应用不多,改进速度较慢。
目前,根据《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黑龙江省已经要求各地对机场、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沿线、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实行分片包干,严厉查处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
据了解,该省将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推广和使用秸秆还田新技术,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荐秸秆资源化利用,按照“以用促禁”的办法化解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秸秆还田”农户难受益
在黑龙江,2010年后,随着机械收获的粮食作物面积越来越多,在耕地里焚烧秸秆的现象逐年加重,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严重污染空气形成雾霾天气。
今年黑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郑广军建议,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切实做到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一般可增产10%左右。最简便易行的秸秆还田的方法是玉米机械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水稻机械高茬收割秸秆还田。这两种方法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就能实现秸秆还田。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玉米收割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因此,通过机械收割后粉碎还田和高茬收获还田是存在可能性的。
在黑龙江,虽然已有技术可以保证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也被当做是大批量处理剩余秸秆的有效途径。但仍有种植户不愿意粉碎秸秆,还是采用传统的焚烧方式。有人认为,农民其实算的是经济账,秸秆打包、运输、再粉碎,需要一笔费用;用大机械秸秆粉碎还田也需要费用,这么一算,烧秸秆还是省钱省力。
况且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机械粉碎程度不够的情况,机械收割过后,农民还要回到地里将较大的秸秆再次收集起来进行焚烧。而一些小规模作业的种植户,由于享受不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只能一烧了之。
另外,按消防等部门规定,秸秆柴草不能进村屯,秸秆打捆、运输、存放都成为种植户负担。正常情况下秸秆要放3年才能开始降解,堆积起来的秸秆降解需要时间更长,同时还要加强防火。
“地上煤矿”有待挖掘
秸秆全部还田不现实,那秸秆还有什么去处?
今年1月18日召开的黑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何启强建议,加快秸秆等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让其成为黑龙江的“地上煤矿”。
何启强说,黑龙江作为农林业大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秸秆和林业废弃物年产生量达到8000万吨以上,折合标准煤约为4000万吨。这些资源如能合理充分利用,会成为黑龙江省的“地上煤矿”,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省生物质开发利用尚处起步阶段,以生物质发电行业为例,虽然2011年省政府出台的《黑龙江省生物质发电规划》中提出了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资源的举措,但从2007年至今全省仅建成投产2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不足40万千瓦,若全部正常运行,年消耗生物质原料约400万吨,不到产生量的5%。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当部分的生物质发电企业运行状况不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对生物质利用产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启强近10年一直开拓环保新能源,除了垃圾发电,再就是利用秸秆发电,2012年,长青集团在黑龙江投了6个亿,就是做秸秆的利用,拿来发电,做固体燃料,还搞取暖燃气具,也研发一些通过秸秆做成的燃料替代煤来取暖的东西,以用来跟房子来进行配套。
据介绍,这个位于牡丹江农垦宁安农场境内的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已经正式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想正式投产后年可最低消耗替代煤炭等燃料的稻壳、秸秆和林下剩余物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5万吨,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年总产值1.65亿元,实现税金1000万元,并可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生产余热可满足当地100万平方米建筑的冬季供热。
多用途利用指日可待
2013年起,我国一些地方为了禁止秸秆焚烧开出了重磅罚单,去年秋,黑龙江省应对集中出现的雾霾天气时也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专项行动并督导应对工作,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求各区、县(市)一律禁止秸秆焚烧。
据统计,仅哈尔滨市范围内去年三大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就达到1920万吨,其中有近1344万吨秸秆资源被废弃、焚烧。有人作过估算,如将其开发成固化燃料,相当于新建11个年产50万吨的中型煤矿。
而诸如双城“乳家公司”利用玉米秸秆生产家具板,国能巴彦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以秸秆等农林物为原料发电,宾西镇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批又一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龙头企业正在黑龙江崛起。
此前,一种通过生物技术使农作物秸秆和酒精废料变成高蛋白秸秆饲料新型牲畜饲料技术,已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研制成功并批量投入生产。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普通农作物秸秆蛋白质含量低和酒精废料处理成本高两大难题,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了价格低、营养价值高于全标玉米青贮饲料的新型优质饲料。
据介绍,新型秸秆饲料与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等粗饲料比的最大优势是蛋白含量高,达到了12%,综合营养价值相当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127%,价格较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低,完全可以替代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按目前10万吨生产规模计算,可养奶牛两万头,节省饲料用地1.8万亩,每头牛增效800元。
2012年9月,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项目——佳木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工。佳木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由外方中国农业环保创新公司和中方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是典型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导产品为非木纤维纸浆、高档文化用纸、中高档生活用纸、有机肥等。
尽管秸秆的多用途利用路径很多,但是如何将秸秆从空气污染元凶之一转化为“绿色富矿”,这对黑龙江省来说,恐怕还要假以时日。
据统计,仅哈尔滨市范围内去年三大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就达到1920万吨,其中有近1344万吨秸秆资源被废弃、焚烧。有人作过估算,如将其开发成固化燃料,相当于新建11个年产50万吨的中型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