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竹产软肋明显:低产低效林多,优良竹种使用率低;加工产品趋同,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较低。为破解瓶颈,省林业厅提出的举措之一是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5月28日,记者在川南竹产助农增收现场会示范基地和当地龙头企业看到,开足科技引擎,竹产提效明显。
竹林基地:单产提高 收益倍增
今年,叙永县天池镇村民龙成柱放了卫星:栽的硬头黄竹,栽后第三年亩产达到4.66吨;该县水尾镇村民邓士旭对苦竹实行覆盖、松土,苦笋提前40天上市,产量还提高15%。
“技术上一点点的改变就能换来意想不到的收益!”江安县大井镇林农任学涛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带篼埋杆成片规范造林、施加底肥并测土配方,成林时间缩短1-2年,单产提高1-2倍;此外,还引进了采伐机具代替人工,大幅降低采伐成本。沐川县也对40万亩低产低效慈竹改造为绵竹后,每亩竹产量将由0.5吨增至2吨,增收近千元。科技已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传统加工:转型换代 绿色发展
大多数纸业公司只用竹子的纤维素,而高县华盛纸业公司则提取竹子的多糖制作木糖醇,提取木质素用作水泥原料,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宜宾纸业公司则在24亿的扩产投资中,拿出4亿用于环保。“处理后的污水可做绿化、清洁。”公司副总王丕成介绍,达到此绿色标准后,其每年新增竹浆产量20万吨,每年需要新鲜竹子80万吨。“按照每吨500元收购价,竹林栽到哪儿,咱们收购点就建到哪儿,助农增收的门路就铺到哪儿。”
新型产业:科技支撑 引领市场
除了龙头企业,合作社也寻找高端产品增长点。“拳头那么大小的一包竹炭,美国卖到100美元,这抵得上卖多少袋脆笋零食?”宜宾南溪区嘉龙竹业专合社理事长钟燕宜感慨道,因此他和沐川县弘航集团等同道,不约而同瞄准了竹炭、竹纤维、竹沥酒等产品。“目前,合作社社员户均竹产收入1100元,希望能增收3-5千元,这就需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钟燕宜说。
浙江安吉县通过工业科技实现“全竹利用”,产品平均附加值达到60%以上。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认为,要扩宽市场渠道,使助农增收幅度更大、效果更好,势必要走科技兴产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