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后,第三大战役土壤污染正成为我国下一步重拳治理的重点。本周,有消息称《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土十条)近日提交至国务院审核,预计今年年内或明年初出台。
土壤修复万亿元市场待挖掘
我国土壤污染正呈日趋加剧的态势,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受镉、汞、砷、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这相当于12个北京市的大小。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工业和农药污染最严重,土壤污染超标比例高达35%。
日趋严重的土壤污染形势,使政策不断向土壤修复领域倾斜。近期上报国务院的“土十条”,将围绕“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两方面对土壤污染进行分类治理,且通过第三方治理,把土壤污染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政府及企业。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国家将细化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土壤污染治理。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针对工业和农药两种污染源的相关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就在陆续出台。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与《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就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表示,土壤环境质量新标准的制定,为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政策释放,各地方对土壤修复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仅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等6省土壤修复计划投资额就在780亿元以上。巨大的投入背后是广阔的市场空间。广大证券分析,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将达上万亿元,甚至几十万亿元。预计未来率先启动的是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城市污染场地修复”和维系政府民生工程的部分“耕地修复”。
土壤修复问题多
虽然土壤修复行业近年来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远未成熟,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最重要的是污染土地修复治理费用很高,资金问题成为很多污染地块再开发的主要障碍。广大证券表示,“与脱硫脱硝有电价补贴、污水处理有污水处理费不同,土壤修复没有一套收费机制,资金大多数依赖于政府,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院的资料显示,目前土壤修复70%的资金来源仍是政府,而通过市场融资的项目较少,仅为6.3%。很多地方政府对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土壤修复的实际需求难以转换为市场需求,市场有待释放。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修复将有更为完善的标准及相应政策法规,这有望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业内人士也表示,在污水治理领域普遍使用的PPP模式,如果能用到土壤修复领域,必定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土壤修复的资金问题。
此外土壤修复仍遇技术难关。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与工业特征都不尽相同,土壤污染难以检测。受限于技术因素,我国仍然采用最基础的土壤挖掘转移方法,这一方法对土壤污染并没有实质的去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