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APP(中国)携手第一财经实地探访造纸业的“活化石”:桑皮纸
 
http://www.paper.com.cn  2017-10-24 APP中国

  上期,APP(中国)携手第一财经发起的“爱·永不停‘纸’”人文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北张村古法造纸,一起寻找悠久的中华“纸文化”。这次,我们继续跟随APP(中国)脚步,追随古老造纸技艺安徽安庆——桑皮纸的奥秘。

  毛尖山过去属潜山县,造纸历史悠久,据《潜山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当地就生产桑皮纸,故得名“汉皮纸”,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到了80年代中期,板舍村两家现代化造纸厂的强势入驻,让当地繁荣的手工造纸产业迅速衰退。

  1984年,王柏林离开家乡安徽远赴海南打工时,没有想到20年后桑皮纸能在自己手中重新发扬。王家世代造纸,传到王柏林手上已有第七代。当时,他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一则消息,关于故宫来皖急征桑皮纸用于倦勤斋通景画修复,直觉自家的产品“有戏”。

  倦勤斋通景画是全国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的内装饰通景画,斋内有70余张,顶棚12张,共约170平方米。宋元明清时期,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为桑皮纸,那层贴裱在画面背后的高丽纸自清代中期后便不再生产,找到与之媲美的纸张是此次修复的重点。

  这让王柏林跃跃欲试,他很快按照家传的制法造好了纸给故宫寄去,却被泼了冷水,“只有包装纸水平”。

  原故宫博物馆文保科技部主人曹静楼给他展示了一片巴掌大小的乾隆时期高丽纸,约40克,纤维比他送去的纸长一倍,色白如绫,“就像蚕丝一样”。曹静楼告诉他,99%的安徽纸匠都说能做出他这个纸,但没有一个人真做出来。

  王柏林没有气馁,赶紧造了第二批样纸,同时在尺寸、克数、材料、薄厚上发力,落在纸面上,就是纤维配比、紧致度、耐折度、抗张强度的多重较量。这回,经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仅有耐折度一项没达标。

  “蒸煮这块要下功夫。火力大小,时间长短,温度多少都要控制。”王柏林凭经验认为。他从小跟着父亲学造纸,知道蒸煮原料时火力不上去,纸就发柴。

  他反复试验,控制温度不猛不弱,将时长从15小时提高到20小时以上,终于达标。第三次检测数据显示,其制造的桑皮纸耐折度高达9000多次,是人民币用纸的两倍。

  与故宫的合作,让王柏林与他的桑皮纸名声大震,不断有客户慕名来到板舍村。2008年,“桑皮纸制作技艺”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翌年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好纸指的是一张13克的桑皮纸,整个作坊仅王柏林有这手艺。

  被大山束缚的造纸业显然不是王柏林的同龄人理想中的事业。但是王柏林认为,古法造纸依旧无法被取代,因为它拥有手工的温度。

  简陋的作坊里,清风牌纸巾、拥军的挂历、泛黄的海报,提醒着我们,这还是一出当代生活的现实图景。

  一个是谋生工具,一个是日常所需,正如APP(中国)“爱·永不停纸”此次探访到的:快速发展的现代造纸业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而古法造纸留下的是一丝传统文化的余韵。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相关新闻  
  ·造纸行业专家齐聚运达  ·安徽省六安市公布纸制品出厂价格
  ·造纸板块可留意纸厂出厂价  ·本周造纸轻工周报(10.9-10.13)
  ·贵州省毕节纳雍“古法造纸” 让独特技艺传承至今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