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将至,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又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一些电商将在13座城市尝试新型快递盒,一种无需胶带、可重复利用的包装箱,用户收货后由快递员当场回收。有人测算:这种包装箱循环使用2000次,大约可节约1棵10年树龄的树木;倘若电商行业都加入其中,一年可省下近46.3个小兴安岭的树木。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共享快递盒的预期红利令人惊喜,反过来正说明现行快递包装的浪费程度令人咋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12亿件,所用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3。与之相伴的,是120亿个塑料袋和247亿米封箱胶带。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现实体验,所购商品不论大小,都像粽子一般被包装得里三层外三层,小店还可能使用旧纸箱,但越是大型品牌店,包装越“隆重”。遗憾的是,纸箱虽可循环利用,但我国快递业中纸板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前后的数据对比,揭露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快递包装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这样的意义上,电商试水绿色包装无疑值得鼓励。不过,这一尝试从“听起来很棒”到“用起来很好”,显然没那么容易,首要一点就是购物者是否愿意买账。“麻烦又影响效率”,有尝过鲜的用户如是坦言。由于需要当面签收、拆封、回收,共享快递盒的流通必须依赖用户的积极配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情愿让渡这点便利性。社会运行中,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总是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如何应对考验着人们的素养与视野。在环保这件事上,究竟是贪图一己之方便,还是贡献微薄之力量,这小小的共享快递盒就是一面镜子。怎样才能引导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是概念落地的首道关卡。 话说回来,即便消费者买账,怎样调动快递公司和快递员的积极性也是现实问题。快递过度包装的背后是买家、卖家、物流公司对商品损毁的共同担忧。而且,快递员是计件取酬,如果每次送件都需用户当面签收,再回收包装、整理打包,派送效率势必要打折扣,收入下跌也是必然结果,动力不足的问题紧随而至。可见,要想推广“绿色包装”需要快递公司打破很多既有运行规则。在成本与利润的计算中,如何取舍、重构,考验着电商和物流行业的集体智慧。 总而言之,一个小小的共享快递盒背后,涉及电商、物流、消费者等多个主体,牵扯着颇为复杂的利益关系,真正全面推广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无需多言,每一个行业都责无旁贷。对于共享快递盒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呼唤多方努力、集思广益。只要大家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环保责任,包装“共享”就不会止于“共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