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对于一直以来备受“钱荒”掣肘的环保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本次央行降准,根本目的就是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大的金融扶持。 据环保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大量的环保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就像是草原上的旱季,都快饿死了,整个行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现金流问题,专家分析指出,主要源于两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策收紧。过去的PPP浪潮让许多环保企业如日中天,但突然而至的PPP清库存,以及一直以来的去杠杆和强监管让环保企业融资渠道猛然收紧。 第二,环保企业自身的原因。大量的环保企业规模偏小,利润偏低,过快的扩张等,使得金融机构强化风险控制,不愿意借钱给环保企业。 进入2018年以后,民营环保企业股票暴跌、退市甚至“卖身”的消息就此起彼伏,引发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毕竟如果出现环保企业大规模违约、倒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对污染防治攻坚战造成重大的制约和负面影响。 所以,国家层面采取金融举措,“帮助环保企业渡过难关”已经迫在眉睫。而本次央行降准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无疑正是一场期盼已久的甘霖。 作为2018年内的第四次降准,本次降准仍旧属于定向调控。整体来看,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动,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稳健中性,下一步的重点则是将央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流入该去的地方”。 本次央行降准,称不上是大水漫灌,也不会为紧缩的政策带来冲击,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带来银行可用资金的增加。 “希望未来可以通过银行体系的相关举措,把这些流动性资金注入非银行金融机构,从而流入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此一来,处于极度‘钱荒’状态的环保企业们,才能充分受益。”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行业专家分析。 路要一步一步走。就目前情况来看,7500亿元的增量资金得以释放,必然将增加金融机构支持环保企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提高环保产业的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环保产业的内容增长动力,进一步驱动环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