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两年的纸价波澜,外废受限是一根主线,支撑着整场“剧本”的炒作逻辑,因为这是由国家政策背书的。无论是外废需求“一批一审”、“不可跨年使用”、还是“含杂率0.5%”、“100%开厢检查"、查废纸走私等变态标准,都是烘托价格上涨的。 10月18日,第22批进口废纸许可证被公示,总量为200万吨。对比今年前9个月平均每月100万吨的实际进口量,堪称“巨量”。按照往年经验数据,满足国内需求最具“性价比”的进口量便是每月200万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各行业需求大幅滑落、出口的好光景到头,上半年还频密地“环保关停”,目前都有减缓迹像。就像不断创新低的股市,不拿政策出来托底,后果不堪设想。外废进口审批量恢复正常,原有的一切“套路”便都不好使了。真以为众志可以成城?真以为大鳄们可以翻云覆雨?错了!以前早就分析过,谁都没玩套路,而大家却都在套路当中。 以外废为造纸原料,其实是最符合性价比的——还有什么比直接进口大量外废让造纸成本降低的呢?真以为靠国废多出一倍的价格,试图用提高10%的废纸回收率,来解决造纸原料的问题? 鉴于行政命令已让位于市场的现实,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就要基于另一套逻辑了。对“拒外废1000自损产能850”的担忧,已从大量批准外废进口的政策纠偏中得到了缓解。 严格讲,还原为正常的市场后,也就无需再对价格走势处心积虑了。行业需要的,是反思。 反思激进政策 挤出去的包装需求,想再拉回来,有那么容易吗?价格飞涨造成的遗恨与积怨,需要很久才能修复。如今内需不举、出口萎缩,在经济无法继续向上的背景下,高价就是毒药。 因为外废收紧,玖龙、理文、山鹰纷纷海外建厂、荣成纸业却在国内躺枪。 反思炒作心态 纸包装的全产业链都参与了炒作,雪崩时,不会有哪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现实的利益,让人忘记从底到顶只能够走一次,剩下的就是收拾残局。 从未经历过价格炒作的产业链,早已忘记了经营型收益才是主流。搏库存价差收益,仅会在价格上涨时期能够奏效,价格走下坡路时,原来装进口袋的收益,会如数还回去的。 如何把失去的需求再争取回来?如何在总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保住工厂运营的盈亏平衡,反而是最需要思量的。 反思行业成长 未来的路还要走下去的。如果价格回归为原始,行业的观念再准备回归起点吗?若有风吹草动,准备再如法炮制一回? 通过这次价格轮回,可以知道,任何炒作型收益,均是纸面富贵、水月镜花而已。行业没有整合,撕逼就在所难免。这时,全行业倒是需要反思一下,低价竞争抢单真的可持续吗? 这两年的涨价,原纸及包装物已从100涨到过200,最高可见220,现在已回落到大约150,然后,真准备回到100吗? 如果成本100的产品,亏本卖90,这种短暂的获客优势无异于饮鸠止渴。如果通过产业整合、效率提升,让原来100的成本降为80,但卖价为95,留下15的利润,作为整合模式固有的收益。具有降本增效的整合模式,才会有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