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包装行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包装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已成为趋势性的变化。日前中国造纸协会的《中国造纸工业2018年度报告》的发布,让业内人士纷纷惊呼“中国工业原纸在全面负增长"——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阶段,负增长将愈发成为常态。 2018年规模以上造纸企业倒闭近百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1~12月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2657家,而2017年1~12月规模以上造纸生产企业2754家。2018年倒闭了97家年营收2000万以上的造纸厂,而小型造纸厂被关停、倒闭的数量更是不可计算。 对于造纸行业来说,关闭经营不善的企业可以算是“剥离不良资产”,也是包装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那么,剥离这里“不良资产”后造纸企业现状如何呢?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通过关闭不良企业,造纸厂营收、利润相应下跌,但库存、负债率、亏损企业数却并没有减少,行业总资产还逆势增长188亿元。其背后的意义不言自明:在需求总体下行的2018年,这些“消失的造纸厂”并非彻底消失,而是被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其他造纸企业的养料;由于库存、负债率、亏损持续扩大,2019年,造纸行业必然将会面对更加血腥、更加激烈的行业兼并。 造纸产能的整合,才只是刚刚开头。 关停大潮下的30家造纸巨头,剩者为王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外废进口政策的变革,大批落后造纸产能淘汰,这股风潮逐渐蔓延,即使是排名行业前30家的造纸巨头也不能幸免。 通过对比2017年与2018年重点造纸企业产量前30名企业名单可以发现,在关停潮下,东莞金田、东莞顺裕、浙江新胜大控股以及山东泉林皆不幸掉落榜单。此外,2018年前30家造纸企业总产量为6728.81万吨,在入门门槛降低的条件下,相比2017年的6552.01万吨还有176.8万吨增长。 而刨除这30家造纸厂6728.81万吨的产量,剩余的2627家较小的造纸厂,却要从总计4706.19万吨的剩余产量中夺食。面对这么小的盘子,幸存的数千家小规模造纸厂必然大批淘汰。 产能整合是国家意志,以及对三级厂的警示 包装行业上游产能的行业整合是国家意志。根据《中国包装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形成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或集团15家以上,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大幅增加"的目标,大量落后造纸产能的淘汰是必然。 回顾2018年的9、10月份,由于“金九银十”旺季爽约,围绕着去库存的勾心斗角在纸厂巨头和中小纸厂之间暗中展开,最终玖龙以三次降价公告宣布其去库存战役“战败”告终。对于下游众多包装印刷企业而言,中小纸厂可以说是天然的价格盟友。 小规模造纸企业的退出使得中国小型的包装企业失去了廉价的原材料渠道,而采购量大、信誉较好的大纸箱厂获得一定的价格优势,成本优势从小纸箱厂倒置到大纸箱厂手中。 消费包装、工业包装的大客户越来越重视自身包装供应链的安全,对于供货稳定的大型包装企业依赖加深。而从终端客户的角度来看,上述因素使得中小包装企业的供应状况出现了不稳定因素,这无疑是他们不愿面对的。面对上游轰轰烈类的整并潮,纸箱厂应该拒绝隔岸观火,采取积极行动应对。这里有三条方略性意见供大家参考。 调整心态:扭转“能混一天是一天,能开一个单是一个单”的混日子心态,做好持续生产的打算,捕捉时机更新设备、升级业务,一飞冲天;开源节流:想方设法扩大需求,增加订单流转量,在上游纸厂降价的空窗期时间准备好充足的弹药,为第二、三季度可能的价格反弹做准备;整合同行:产业升级是趋势,众多中小三级厂的也不能落后于人,可以进行适当的联盟,以类似行业联合会,优势互补,发挥集体力量,增强三级厂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