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是我国造纸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我国有近70%的纸张来源于废纸,而历年进口废纸量则占据我国废纸原料总量的1/3。自2017年7月《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加强进口废物管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持续强化进口废物污染防治,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并力争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因此,2018年以来我国废纸进口量大幅削减,同时国内废纸消耗量则呈增加趋势。可以预见,国内废纸将成为未来我国造纸行业废纸原料的最主要来源。 2018年12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推进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废纸回收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掺假制假现象,极大影响了废纸的回收质量和循环利用效率,对我国废纸的资源化利用造成阻碍,亟待引起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部分废纸加工企业尤其是包装纸箱生产企业存在“主动制假”现象。以提高纸箱强度为名义,在包装纸板的芯纸层中掺灌水泥等无关重物杂物,增加包装纸箱重量以谋取非法利益。这类行为会直接影响纸箱使用价值,破坏市场交易风气,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导致废纸再生利用价值大幅降低,若这类废纸进入后续资源化利用企业生产线,将对其生产设备造成损耗影响,让废纸加工企业苦不堪言。不可利用废渣等杂质的增加,加大了后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压力,焚烧和填埋的处置方式则增加了对大气环境、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二是回收环节不规范且监管不到位,掺杂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废纸回收主体主要由拾荒者、个体商贩及小型回收站组成,难以形成体系进行管理。一方面,在利益趋动下,部分拾荒者、商贩会往回收的废纸中掺杂、掺水、掺假以增加废纸重量,这种不良风气甚至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而这既不利于废纸的后续分拣加工,也极大影响了废纸质量及再生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各环节废纸掺杂掺假较多,加上目前城市中多数回收、打包站点缺乏相关环保措施,不规范回收的同时还产生了废水、固废的二次污染,对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现阶段我国废纸分类回收体系尚未建立完善,进口废纸原料的收紧也导致我国废纸造纸行业原料来源趋于紧张。在此背景下,对于我国废纸回收利用过程中的掺假制假乱象,若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打击,不仅会影响废纸质量,造成宝贵的废纸资源浪费,加重生态环境负担,更与我国无废城市“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建设目标背道而驰,阻碍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为提高废纸回收质量与回收效率,促进我国废纸回收利用行业的良性发展,笔者建议,应从废纸加工生产、流通回收的全过程出发,多部门合力,严厉打击废纸掺假制假行为,促进废纸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为资源“增容”,为环境“减压”。 破恶习,多管齐下,加强监管。据调查,纸箱掺假制假现象多为各类不规范小型纸企和废品回收人员、回收站点的逐利行为,因此多部门要联合发力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从产品质量监管入手,严厉打击纸制品加工企业的制假行为。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废品回收、打包站点的日常监管,加大对不规范回收、打包站点的清理整治力度,优先支持正规废品回收企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持续推进废纸加工利用行业的环保检查,清理、整顿各类“散乱污”纸企;并可将城市废品回收站点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对其掺杂掺假、二次污染问题进行强化检查。 立规范,统一标准,规范回收。回收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废纸质量的有效保证,应加快建立我国废纸回收利用行业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尽快实施统一的废纸分类分级标准,完善废纸分类回收机制,提高废纸回收的规模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废纸质量。创新回收模式,促进废纸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避免废纸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生活源废纸,应在垃圾“四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新闻纸、包装纸、文化纸等纸类的分类回收。 树理念,循环经济,理念先行。为推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应积极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绿色纸制产品生产、使用比例,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包装纸是我国纸和纸板产品的主要类别,占我国废纸造纸总量的80%以上。包装纸行业应秉持循环、低碳理念,大力推行绿色包装,提高包装纸品的循环使用和再生效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我国现行的包装纸板、纸箱产品标准,应研究增加纸箱材质要求(如多种材质应易于分离)、循环利用性能、可回收利用率等指标,杜绝“水泥纸箱”等不利于资源循环再生的伪劣产品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