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进一步的蔓延,已演化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中国造纸业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巨大影响,造纸企业面临着所未有的考验。
奥运会结束后,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成为造纸业出现景气拐点的导火索。
是什么造成了突兀而至的“景气拐点”?是偶然还是必然?
■ 金融海啸的冲击?发自美国的经济危机对拐点的形成构成了最直接的诱因。金融危机是仅仅行业出现“寒流”的外部原因。除了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海内外需求放缓的“普适因素”之外,市场繁荣期掩盖了行业市场调节滞后的真相。市场之手屡屡滞后,导致对造纸行业规模与规划的调节失灵,这种积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其背后深刻的原因。 ■ “后奥运效应”?奥运的结束使纸张在供需关系方面发生了转变。为备战奥运,用纸大户和经销商,不约而同的采取了提前备纸,大量库存的应对措施,不断疯涨的纸价给他们的“囤货”找到了足够的理由。 这导致一定时期内的实际销量大于实际需求量。此前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大量扩大产能。这样导致库存增加、销售不畅和利润摊薄。 ■ 过于乐观的规模扩张?一片繁荣的经济形势,促使企业出现产能的布局盲视。企业一窝蜂地上马新项目,形成了“装备竞赛”。在2002年以后进行了全行业的技术更新,以几大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利用资金优势,纷纷上马高机速、宽纸幅、大产量的设备,2006年年产超百万吨的纸企达到7家。带来的隐患却是一旦经济放缓、需求不足,耗费大量资本金的设备难以发挥作用。 ■ 简单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多年来一直走“两高一资”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对出口过多的依赖。产能快速增加,需求没有相应迅速膨胀,激增的产能只能寻求外部出口消化。依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支持的出口,一旦形成汹涌之势,必然遭受海外贸易保护势力的攻击;而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这类产业也必然最先受到冲击。
加快结构调整,寻求造纸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优化企业内部生产结构,集中做好优势产品,借机抢占市场,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的绝对份额。拉动国内外需求,尤其是海外广阔的市场。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再度扩张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深陷另一个泥潭?
造纸行业多年来一直走“两高一资”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一旦这种方式在遭遇到经济危机的强势冲击之后,必然会引起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和重构。新一轮的洗牌必然会“优胜劣汏”。那么,国内造纸企业将以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必须面对的行业洗牌? 请您发表你的言论,为造纸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