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纸消费的第一大国。2030年前后,中国的纸消费量将达到2亿吨或更多,占世界纸消费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纸业要生存,要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做出战略选择,并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有效的战略干预和战略管理。 中国纸业发展战略的规划周期,按照向“以木为主”的原材料路线战略进行规划的思路,应以其工业林平均育伐期的倍数来确定。由于我国造纸工业林的大规模培育还没有起步,所以在战略规划的初期,为迅速改变原料结构,造林的规模及造林投资的比例必然较大。在第一个轮伐周期内,木材供给如忽略少量间伐即为零,投资与产销都带有明显的战略过渡特点。而从纸的预测需求来看,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增长将是快而平稳的,其曲线可近似看作一条向右上延伸的直线,取那一段为战略规划周期都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由此,应把战略规划周期设定为两段,即2015年前为第一阶段,2030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包含2年左右的准备和向新战略过渡的时间。考虑到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之大,造纸所需不同树种的成长期差异等诸多因素,7年周期很可能是更接近实际的一个平均值,而且在战略规划的头一二个周期内对测算投资、规划林地有较为现实的指导作用。 中国纸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应体现如下特点:
它表达出国家战略的性质,即它必须表达国家利益、国家意志、国家长期发展的总体战略选择。 它是面对开放经济环境,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趋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它是一个由多层次、多方面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据此标准,我们所看到的纸业中长期计划和规划,不仅明显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特点,而且很难视为战略。因其体现不出从战略角度进行战略选择的过程和结果。 大部分自给,部分进口。根据中国纸业需求预测的分析,按保守的口径,中国国内的纸张需求达到1亿吨的时间,不妨推迟到2015年。大部分自给,如80%自给,中低档纸自给,高档纸部分自给,其它依赖进口。深一层次的规划指标,涉及木浆和废纸的进口依存度与纸板、纸张进口依存度的相互关系,木片出口(目前主要向日本、南韩)与木浆、纸板出口的相互替代,及制浆、造纸、治污设备的自给与进口等多方面。 基本自给,进口补缺。基本自给的目标,不仅限于纸和纸板,而且包括木浆和废纸,进一步还应实现设备的大部分或基本自给。如果届时中国对纸业设备的进口依存度过大,应当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世界纸业设备的技术进步速度很快,其方向是大型化和自动化。而我国由于纸业设备的主要客户一直是小纸厂,制造商的技术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由此形成我国纸业现代化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设备的状况。在中小纸厂将很可能失去其目前占据的大半河山的情况下,设备制造商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中国纸业发展战略必须重视并加以规划、解决的大课题。而以往的纸业发展计划和规划似乎对此很少提及。这与中国纺织业谈纺织必谈纺机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 按照成为纸业生产强国和出口大国的战略目标,2015年前后,中国纸业的产能应达到1.5亿吨上下;2030年的产能应达到2.5亿吨甚至超过3亿吨。届时中国将保有数亿亩纸业工业林;加上其它工业林、生态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等,中国南方的宜林土地将全部被林木覆盖,中部、北部、西部相当大地区的林地,也将大大改观这些地区的景观和生态。中国纸业设备应成为机电行业的大宗产品和出口强项产品,中国的纸业公司应有数家跻身世界前列,这些公司除在国内拥有强大的林业基地和生产基地外,在国外也拥有相当规模的工业林资源和生产、销售网络,是真正的巨型跨国公司。
中国纸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从零起步,一步到位,用具有前瞻性的世界现代化标准,即国际竞争力标准重新塑造纸业,力争在一个战略规划周期内实现跻身世界纸业大国和强国的战略目标。重新塑造的两个其实是完全联结在一起的支撑点,一是立即向“林纸一体化”方向开始战略大转移,二是立即着手建立几个中国林业+纸业的巨型集团公司。未来中国纸业近乎天文数字的投资,只能向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但起步阶段,需要国家给予足够力度的支持。战略的真正支持点,在于实施战略决策的信心和决心。 2001.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