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纸和纸板产量达到3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位,但在这些产量的原料结构中,木浆比例只有20%,其中国产木浆仅占8%,这种原料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严重限制了我国造纸工业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的方向发展。调整纤维原料结构是我国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措施。
我国造纸人工林始于1963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造纸林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北方营造落叶松、红松和杨木,南方马尾松和桉树有显著进展,但由于我国在体制上长期的林、纸分隔及税费、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造纸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发展仍十分缓慢,据统计,全国有20余家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制浆造纸企业,自1981年开始建设自营造纸原料林基地,历经20年努力,建立了33万公顷(合495万亩),累计造林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森林蓄积量仅为1400多万立方米,无论从总量还是品种结构上都远远不能适应造纸工业发展的需要。
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将有望得到改变,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把造纸林基地建设作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从体制上打破过去用材不造林、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虽然造纸林基地建设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建设资金由企业自筹,但国家在加强统筹规划布局的同时,将在资金、政策性贷款、财政贴息和税收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同时还将调整、规范现行的管理办法和收费政策。《若干意见》的顺利实施,将有助于造纸工业和林业的共同发展,并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原料结构不合理问题,促进我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满足国内对纸和纸板日益增加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据悉,预计“十五”期间,我国造纸林基地面积将达到4000万亩,基地林进入采伐期后,每年可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3200万立方米,按每5立方米木材生产1吨木浆计算,届时可生产木浆64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