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每年产生废纸110万吨,实际回收利用仅10万吨,利用率不足1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废纸回收利用率高达60%以上。作为用纸大户的出版业,在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做个表率?
再生纸是一种以废纸为原料,经过分选、净化、打浆、抄造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它并不影响办公、学习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保护视力健康。在全世界日益提倡环保思想的今天,使用再生纸是一个深得人心的举措。中国出版界作为用纸大户,是再生纸青睐的好搭档,而让出版物走近再生纸也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必由之路。近期已有一些出版社、杂志社及学校印刷厂作为“吃螃蟹”的先行者使用了再生纸,为中国的出版界送出了第一批由国产再生纸印刷的绿色读物,受到了读者和环保人士的欢迎。
同心出版社与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合作出版的《儿童环保行为规范》是率先使用再生纸印刷的书籍,已向北京市900多所小学发放,他们还将出版一本名为《绿色社区建设实务》的再生纸书籍。此外也有许多出版社表示愿意尝试。有关人士认为,作为一种环保观念,使用再生纸在未来将会形成一种潮流,一种趋势。
北京造纸七厂的工程师许震先生介绍说,他们厂生产的再生纸12项指标经检验全部合格,所采用的原料也全部都是办公用纸而非生活用纸,并且经过高温消毒,所以安全可靠。从外观上,非专业人士想区别出再生纸与普通纸印制的图书,恐怕还有些困难。为标明清楚,有的出版者巧妙地在绿色书籍的封底印上再生纸的标志(即3个循环的小箭头),并印上“本书由再生纸印制”。吉林的《环境与少年》杂志更是独出心裁,在每页标注环保口号,标明杂志的纸张原料。这样既宣传了环保观念,又让人们在认识再生纸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但是这种节约能源、利国利民的环保纸,它的市场需求却远远低于其生产能力。北京造纸七厂是全国唯一生产再生纸的厂家,据该厂许工介绍,他们厂一年有生产2万吨再生纸的能力,可现在市场的需求量只有200吨。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绿天使工程的总负责人臧玮,就再生纸在出版界使用所遇到的阻力谈了一些看法,她认为再生纸作为一个新品种,目前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些本身就从事环保事业的机构、环保媒体也没有率先使用,因此很难产生什么影响。对一些出版社来说,打破原有的购纸渠道而采用再生纸,也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再生纸也还有一些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编辑王志渊就他们出版的第一本再生纸图书《想念绿色》介绍说,此书由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的依玛先生编写,面市6000册已销了5000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纸张的质量还是有一些缺陷,比如色泽要暗一些。由于是旧纸张打出的纸浆,纤维要短一些,所以纸张的韧性相对也差一些。另外在价格上也不占优势,《环境与少年》在今年的第一期采用了国产再生纸印刷,由于杂志社在吉林市,所用的纸张都是从北京运过去的。该社主编赵清文先生说,使用再生纸使杂志每本造价比以前的高出2毛钱,这其中包括运输的费用,纸张的差价,以及采用双面胶版印刷的费用。但他又表示,考虑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未来很有前景,所以现在做一些牺牲也是必要的,并且这种牺牲在长远的环保事业角度看是会有回报的,因此不但要自己用还要倡议别人用。
再生纸的价格介于进口木浆纸和国产木浆纸之间,平均每吨再生纸比国产木浆纸贵一千元。在质量方面也确实有表面粉尘过重、纸张不够白的缺陷。但是这些并非是受原料的局限,而是生产技术、机器、工艺上有待提高和完善。其实价格、销售数量与纸质、技术、生产局限恰好是一个循环,如果起步时的生产技术薄弱、缺乏扶持、发售区域有限,势必会导致再生纸价格较高,使用者较少,其发展也会因此而缓慢。再生纸在中国还是一个步履蹒跚的小孩子,正是需要多方扶持、培养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协助才能让它迅速成长、成熟。
据了解,目前国内与国外的废纸利用率反差很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纸张消费量每年约3500万吨,以废弃三分之一计算,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废纸达千万吨以上,但实际回收利用率并不高。以北京市为例,每年产生废纸110万吨,实际回收利用仅10万吨,利用率不足1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废纸回收利用率高达60%以上。国内再生纸的一些大批量用户也是外资企业,由此可见我们的环保观念和步伐还是慢了一些。
在了解了国产再生纸的性能和使用现状后,记者不禁想到,为了扩大它的知名度和使用率,能不能从比较合适它的出版物入手,比如一些使用率较低、纸张效果要求不是很高的书籍,此外报纸、杂志这类时效性强而收藏价值较低的出版物也适合使用再生纸。随着再生纸的日益推广,质量、工艺势必会得到完善,适用面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展。
同心社的总编齐颖女士对增加再生纸在出版界的使用谈了她的想法。她认为这件事要做好需要三方面的努力,首先是国家政府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出版界的这种公益行为,而媒体则需要大力呼吁和提倡;二是一些出书比较频繁的大型出版社应该积极参与进来,这无论是对树立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还是为环保作贡献都是有好处的;三是离不开读者的关注,如果人人都能树立一种环保观念,甚至多花一点钱支持这个事业,大家得到的回报将远远超过金钱上的计算。
《中华读书报》 2001年2月21日
|